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晴雯重生记(534)

作者:司晨客 阅读记录

咏荷答道:“夫人在等世子爷的消息。”

晴雯听了这话,无从抵赖,反倒坦然下来,吩咐道:“你说得不错。既是如此,且容我梳妆一番。你在前头带路。”

她这日躺在床上,自然发髻松散,此刻却郑重其事打扮起来。她心知那忠顺王世子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又善指鹿为马、信口雌黄等术,想来既是开罪了他,必然再不能幸免,此时此刻便严妆以待宣判。

不多时收拾停当,咏荷在前头引路,鸳鸯扶着晴雯在后头跟着,竟来到一处水榭旁。只见此处地势颇开阔,一池碧水之中荷叶虽有些枯败,却犹有碧色,一阵风吹来,风清气朗,惬意之至。

徐文轩便立在那水榭前头,九曲浮桥之上。见咏荷引了晴雯过来,也不迟疑,只躬身行了一礼,向晴雯道:“世子爷昨日在外头吃酒。他老人家不善这个,量浅,竟有几分醉了。醒过来时候追忆昨日之事,说是依稀撞见了夫人。惟恐说了甚么冲撞夫人的话,特遣下官过来,请夫人恕他言语无状之罪。”

晴雯听了这话,先前那些烦恼忧虑立时如云烟般消散了。若非万不得已,她也不想忤逆宁珏这等位高权重、前途无量的龙子凤孙,她虽已做好了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主意,但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两全其美,自是最好的。

“烦请徐大人转告世子爷,我是个没甚么见识又胆小怕事的俗人。若说了甚么失礼的话,还请世子爷包涵。”晴雯忙向徐文轩回礼,眉宇之中的烦恼不安一扫而空,言语里都多了几分欢快。

远处穆平遥遥看着两人一问一答,不过片刻工夫便分开离去,心中有数不清的疑问,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来顺在一旁安慰道:“夫人向来行事,最是光风霁月不过。如今便纵是同徐大人会面,也在如此地势开阔之所,且带了鸳鸯姑娘来,可见这里头没有甚么情弊。”

穆平也道:“这些日子徐文轩实是帮她出谋划策,出了许多力。如今贾家正在危难之时,果真有甚么机密的要紧事,他们不方便当我面说,也是有的。”

虽是这般竭力安慰自己,但到了晚上用饭的时候,穆平见晴雯愁容尽去的样子,还是不由得五味杂陈,突然间没头没脑向她说道:“朝廷正在张罗着修撰前朝史书呢。徐文轩素有才子之名,虽在翰林院资历尚浅,却经忠顺王世子推荐,亦在修史者之列。这是莫大的殊荣。据说那徐门牛氏听了这个消息,欢喜得不得了,又做主说要替他纳妾,将徐文轩的一个外室带回家过明路了,你可有听说?”

晴雯此时正在庆幸间,哪里顾得上旁人的事,心不在焉应了一声道:“牛家虽未曾抄家,也连遭朝廷驳斥,将家中之物尽数献出,又主动乞求去爵。徐家却是攀上了忠顺王府,一路蒸蒸日上。牛氏如此作为,倒是个能屈能伸的,难为她了。”

穆平听她言语,却不似对徐文轩上心的样子,心中才松了一口气,问道:“你身子可是大好了?后日东安郡王世子生日,咱们也当过去的。”

晴雯答道:“本来便不过是小恙。如今歇息一日,已是尽好了。东安郡王府一向排场大,我早已打点好了礼物,必然不辱没人的。”

又过了两日,果然东安郡王世子过生日,京城中那些勋爵门户与诗礼翰墨之族,皆来了许多人贺喜,把偌大的一个东安郡王府门前围得水泄不通。

因宁玉郡主不惯张罗,东安郡王妃一个人忙不过来,晴雯也只得在旁帮着张罗着。一时间东安郡王妃又吩咐道:“这会子那几个说书女先生只怕要到了。你且去问问班主,看她们说哪一回书。再者便是吩咐咱们家那几个小戏子,不准穿戏服化戏妆,也不须甚么音乐,只在那里清唱助兴,考较他们的功底。”

晴雯知道自老太妃娘娘薨了之后,京城中许多高门显第都借机遣散了戏班。一来是戏班费用大,等闲人家支撑着吃力,拿老太妃娘娘的丧事当说辞,自是极有面子的。二来也是惟恐谏官拿不守国丧之礼说事,小题大做。

惟东安郡王府巍然不动。他们府上暗暗开着钱庄,正是日进斗金的生意,根本不发愁养戏子的费用大。此外东安郡王府先是认穆平当义子,后又娶了宁玉郡主进门,太上皇老人家和圣上对东安郡王府都是极满意的,纵然平日有甚么不周到的地方,也只会一笑置之,便没有那愣头青谏官敢拿脑袋碰石头,说东安郡王府的不是。

晴雯听了这话,忙答应一声,自去忙碌,忽然又有宁玉的小丫鬟过来报说宁玉郡主不见了。晴雯正忙得不可开交,还要听小丫鬟战战兢兢说道:“奴婢和几位姐姐们一起跟着伺候郡主,半路上郡主突然说平日用的手炉忘在家里了,教奴婢回去拿,奴婢忙回去拿了,等回来时,却不见郡主身影。几个姐姐都说偏这日起风了,郡主因衣裳穿得单薄,不耐寒冷,又等不及,自个儿回来拿手炉了,只是我却未曾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