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屏记(102)+番外

等荀卿染再回到梧桐院上房,荀大奶奶正和人说话,见了荀卿染,忙道:“姑奶奶,是谁腿这样快,安国公府派了人来,已经到了思安院,难不成是来接姑奶奶和姑爷的?”

荀卿染摇摇头,“大嫂可问清楚了,就着急起来?没有我和四爷的话,谁敢回去嚼舌?”

荀家发生的事,就在荀家解决,怎么可能闹到齐家去。

荀大奶奶这才略放下心来,便同着荀卿染一起到思安院来。

思安院上房,方氏坐在榻上,满脸的笑意。

旁边一个小杌子上,坐着个白白胖胖的媳妇,正是安国公府齐二夫人跟前的方守财家的。

方守财家的见荀卿染进来,忙从杌子上站起来,屈膝福了一福。

“奴才见过荀大奶奶,见过四奶奶。”

方氏心情极好,似乎把不愉快都忘记了,看着荀卿染和荀大奶奶也顺眼了很多,让她们在旁边坐下。

“你接着说。”方氏又吩咐方守财家的。

“……宫里才传出来的消息,好儿姑娘和四姑娘,都已经被留了牌子。”

这话一出口,方氏自然是喜上眉梢,荀大奶奶也颇有些激动。

“说是两位姑娘都很得太后的喜欢,如今留了牌子,太后留着她们在慈宁宫住下了,只等指了人家,才让回家发嫁……这愈发的好了,太后的脾气,两位姑娘从慈宁宫回来时,只怕半幅嫁妆就有了,越发有了体面。”方守财家的笑着道。

方氏听的洋洋得意,忙打发了丫头去花厅,把消息告诉荀大老爷。

常嬷嬷端上两个荷包来,给方守财家的。

方守财家的推让着,不肯接。最后还看了看荀卿染。

“你辛苦了,太太赏你,就拿着吧。”荀卿染笑道。

方守财家的这才笑呵呵收了荷包。

送信的丫头回来,又向方氏禀报道:“婢子把四姑娘的事回了老爷,老爷说知道了……大姑爷来了,正和老爷说话,打发了个管家媳妇来给太太请安。”

杨庭俊来了?这个出乎方氏的意料。

“让她进来吧,我正有事要问她。”方氏吩咐道。

小丫头出去,领了个媳妇进来。

这媳妇看着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干干瘦瘦的一张脸,一身青莲色潞绸衣裙,看起来颇为利落,后面还跟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

“奴才给夫人请安。”这媳妇进来,先拿眼迅速地四下打量了一番,才向方氏下拜。

“起来吧,大姑爷怎么有空来这里。”方氏在座上说道。

那媳妇站起身。

“回夫人,姑父最近忙着差事,今天刚得闲,就想着来拜见老爷和夫人。奴才也替我们奶奶给太太请安。还有一件事,要请太太成全。”

“哦?”方氏一怔。

“当日我们奶奶嫁过去,身边带了几个丫头。我们爷以为是陪嫁过去的,今天才知道,这几个丫头的卖身契,竟没带过去,还在夫人您的手里。”

“是你们奶奶说的?”方氏皱眉问道。

“奶奶哪里管这些小事。奴才替奶奶管着内宅,查看花名册,才知道奶奶这几个丫头,竟是没卖身契的。”

媳妇说这话,脸上挤出一丝笑来,“奴才跟着我们爷这些年,事情也见的多了,知道这京城里,多的是精穷的小官,为撑面子,什么事都做的出。只是,我们爷是通情达理的,夫人只说手头紧,给不起陪嫁的丫头,就让奶奶光身过去,我们爷也不会说什么。现在这样,可有些不好看。”

那媳妇不等方氏说话,从身后小丫头手中接过一个锦盒。

“那几个丫头,都在杨家伺候了些日子,我们爷体恤她们,怎好让她们再回原来的地方,我们爷说了,太太必然艰难,这一匣子金珠,便做了那几个丫头的身价,请太太把几个丫头的卖身契赐还了吧。也成全了亲戚的情份。”

这媳妇话说的和软,脸上却是皮笑肉不笑。

荀卿染低下头,不去看方氏的脸色。

她不肯打老鼠伤了玉瓶,顾及荀家的颜面,肯费力将嫁妆悄没声地弄回到手里,可别人未必也肯。瞧,荀淑芳是怎么做的,像今天这样,由姑爷拿着一匣子钱过来。你只给陪嫁丫头,却扣着卖身契,什么意思,缺钱啊,陪不起就别陪啊。好,我另外给你钱,买下这几个丫头。

这分明是当着众人的面在打方氏的脸。不过方氏用尽手段拿捏出嫁女,如今自取其辱,也怨不得谁。

荀淑芳陪嫁丫头卖身契的事,杨家不是早该知道了吗,怎么等到现在,偏在今天揭开?

荀卿染瞟了一眼荀大奶奶,荀大奶奶脸上也有恼怒的神色。

方守财家的早就坐不住,她知道这样的场合应该回避。

荀卿染向荀大奶奶点了点头,就招手叫了方守财家的过来,轻声道:“我有些不舒服,嬷嬷陪我出去走走。”

方守财家的巴不得这一声,扶着荀卿染,悄悄地退到门外。

屋内,方氏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姑爷误会了,当初是因为我们大姑奶奶心慈,有些约束不住下人。太太担心她被下人辖制,因此这卖身契便暂时留着。想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再交给大奶奶的。”常嬷嬷在一边陪笑道。

那媳妇并不吃这一套,皮笑肉不笑地道:“是个什么缘由,辖制不辖制的,我们爷也不打算追究。指望太太看着两家是姻亲,收了这匣子金珠,把卖身契赏给奴才带回去,我们爷就感激不尽,一会我们爷再来给夫人磕头。”

方氏脸上变颜变色,被一个下人拿捏着,她十分恼怒。可是如果她不拿出卖身契来,杨庭俊真的亲自来要,她只会更加没脸。

总算她对着外人还有几分理智,忙吩咐常嬷嬷,飞快地拿了几个丫头的卖身契回来。

方氏拿着四张卖身契,却不交给那媳妇。

“你既是管内宅的,我也有句话问。共陪过去四个丫头,其中有个叫喜鹊的,犯了多大的过错,怎么就给打死了,也不通知一声。”方氏想到喜鹊,打算扳回一城。

那媳妇见方氏提起喜鹊,丝毫不见慌张。

“太太还是不问的好。”

“喜鹊是我家出去的,好歹是一条人命,姑爷通情达理,怎么平白就打死人……”

“再说,那丫头的卖身契此刻还在夫人手里是不是?”那媳妇接过方氏的话头,“既然夫人一定要问,那奴才就直说了吧。那个喜鹊的丫头,贼头贼脑,不听使唤,还爱听墙根。杨家也是大户人家,怎么容得这样的下贱坯子,自然要罚。喜鹊是杨家婢子,还好说,若是别人家的,那可就不是听墙脚的婢子了。我们爷正给万岁爷办差,事关朝廷大事。这喜鹊或是哪里派来的探子,听了什么消息去。这可就不是打死她就能完事,她那主家也脱不了干系。一条绳子,绑去大理寺问个清楚……”

第八十一章 嫁妆

 荀卿染坐在廊下,打发了麦芽到前面去看齐攸。不用明说,意思却很明白,就是如果没什么事,咱们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