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屏记(493)+番外

齐攸带着瑄儿、福生给容氏磕头。荀卿染因为身子笨重,只能略福了一福。

容氏亲自带着人送了他们出来。

“不过是暂时出去住一阵子,等生了孩子,再搬回来。”容氏叙叙地嘱咐着。

荀卿染心中叹息,为哄老人家高兴,只能陪笑答应着。

“祖母也不知还能活几天,攸儿,你有空要时常回来看看。”容氏又拉着齐攸的手道。

众人出了二门,容氏依旧拉着齐攸和荀卿染的手不放,嘴里不住地嘱咐。

看着容氏花白的头发,荀卿染心里生出几分负罪感。虽然,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她和齐攸都不会离开。

“请祖母回去吧。”齐攸道,

“你上车吧,祖母在这看着。”容氏道。

齐攸要容氏回房去休息,他才肯上车走,容氏则是偏要看着马车走,她才肯回去。祖别俩都犯了倔脾气。

还是齐二奶奶上前解围。

“老太太,外边冷。还是让弟妹和侄儿们早点上车。……新居入住,那边已经定了吉时的,不好耽搁了。”

容氏这才让步,由着齐二奶奶扶了回去。

齐攸先将荀卿染扶上马车,又抱了瑄儿和福生到车上,一家子都坐上马车。马车这才缓缓启动,离开了齐府。

马车吱吱呀呀地走着,马车内笼罩着淡淡的离别与息,齐攸和荀卿染都沉默着。直到瑄儿掀起车帘的一角,望见了抱朴国雪白的墙壁,还有墙头上露出来的那似乎望不到边际的红云。

“好漂亮,爹爹,娘,那就是咱们的新家吗。”瑄儿崔跃着。

荀卿染也凑到车窗旁,心情顿时开朗起来。

“对,那就是咱们的新家。”

“小舅舅,我看到小舅舅了。”福生叫道。

荀君晖正带着一群人站在抱朴园大门门口,远远地见了荀卿染的马车,忙挥手向旁边的小厮咐啥了一声。

荀卿染的马车,就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浑身沐浴着纷飞的彩纸,驶进了抱朴园的大门内。

瑄儿和福生喜的直跳脚,齐攸和荀卿染相视一笑,两人的衣袖交叠在一起,两只交握的手一时都没有分开。

荀卿染和齐攸的院子就在枫林旁边,精致而幽静。荀卿染一进门,就喜欢上了这里。不得不说,这里的建筑布置独具匠心,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似乎都能够入画。

“恭贺姐姐姐夫乔迁之喜。”荀君晖和刚进京的荀君皙从外面进来。

麦芽抱着糖糖跟着唐佑年也从外面走了进来。齐攸和荀卿染离开齐府,唐佑年他们自然不会再住下去,便也跟着一起搬出来,就住在这院子不远处一座小院子里。

这院子后面就有厨房,因许嬷嬷等人早就过来布置了,一切都是现成的,并不需要荀卿染操心。

众人正在说笑,便有小丫头跑进来禀报。

“永和郡王驾到!”

第362章 新居

荀卿染知道应泽会来,但没想到他会来的这样快,她和齐攸才刚刚搬来。

如今永和亲王就只有应泽这一个儿子,而应泽偏又有着外族血统。因此宫里面考虑再三,便封了应泽郡王的爵位,依旧沿袭了永和的封号,并将那座梨园赐还给他作为府邸。这算是额外的恩典,因为那是按着亲王的规格修建的。虽是从亲王降为郡王,却依旧是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这样做既保留了先皇的脸面,又让人知道当今圣上宽厚仁德。

齐攸带人出去将应泽接了进来,荀卿染忙上前屈膝福了一福,应泽让过,躬身还礼。

应泽的脸色已经略微有了些血色,一身淡紫色的袍子,紫金嵌玉腰带,因是在宁馨的丧期的缘故,并没有任何花纹装饰。荀卿染打量着应泽,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应泽的真面目,确切地说是第一次看到应泽刮去胡子的样子。

众人分宾主落座,略寒暄了几句,唐佑年、荀君晖等人便说要去园中四处走走,告辞退了出去。

“这两天忙着宁馨的丧事,又要应承皇上的召见,方才才知道你们搬了出来。”应泽道。

...........................

宁馨如今停灵在梨园,按着郡主的规制办理丧事。

宁馨就仿佛是一道耀眼的流星,在很多人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就消逝了。宁馨回到京城,不过只有三四天的功夫,她短暂的轨迹,只有少有人知情。

先是康郡王妃得了消息,进宫求见,却扑了个空。康郡王妃没有见到宁馨,就陪着太后娘娘游览御花园。

两人的谈话,自然围绕着宁馨。

“时光过的飞快,转眼就这些年。不知道宁馨妹妹变成了什么样子,不过她那女儿,小名叫桂丫的,却和宁馨小时候长的是一模一样。”

轻轻巧巧的一句话,似乎是将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不过因为湖水深不见底,也只泛起了一点点涟漪,便没了声息。太后突然感觉不适,就回了慈宁宫,却留下康郡王妃在榻前伺候。太后屏退众人,与康郡王妃说了半天的话。

正德帝在文宣殿赐宴。便有翰林院众文官共同上表,为一佟姓同僚的母亲请封。说是这位老夫人年轻守寡,含辛茹苦,独自养育儿女,将儿子培育成材,足可作为天下女子楷模。正德帝龙颜大悦,当场便应允了。君臣们就讲起历史上有关的掌故,从最有名的孟母三迁讲起,直到当朝的一些例子。

当然也有人说了些反面的例子,比如说太平公主,正德帝自然不喜,又有翰林院侍读学士荀君晖讲了汉光武帝为寡姐湖阳公主做媒的故事。

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寡居,看上了当时的大司空宋弘。宋弘已经有妻室,刘秀心疼长姐,想要成全,就向宋弘试探。只要宋弘有意,休妻再娶水到渠成。

“光武帝以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试探,宋公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拒,光武帝不以为忤,告长姐曰事不成已。皇家天威无人可以抗拒,然而光武帝千古明君,不肯强人所难,免了人伦惨剧,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正德帝听的哈哈大笑。

“荀卿说的好。家事国事天下事,自古为帝王,大不易。光武帝,自是一代明君。”

众官员自是一番奉承,说当今正是明君盛世,远非光武可比等等,御宴尽欢而散。

同一天早晨,街头巷尾,酒肆茶楼,那说书的唱戏的,都不说别的唱别的,唯有一出东郭先生和狼,自然那那词、情节略有了些变化。

不过也只这一天的功夫,因为第二天,便传出了宁馨郡主的死讯,这说书唱曲的都只得停了下来。

宁馨的后事,自是交由应泽处置。便有消息传出,原来宁馨早有宿疾,这次奔驰进京,大悲大喜,终于宿疾爆发,不可医治。宁馨郡主有贴身嬷嬷一名,忠义无双,竟殉主而死。

宁馨的死,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荀卿染打量着应泽,应泽虽和宁馨是同父所出的兄妹,但是两个人的相貌,并没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