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仍走装修期间走惯的后门,自知直言目的一定会被阻拦,就编了个借口骗过看门老头,到达了会场内部。他接近柠檬小姐,好像想说什么,却欲说还休。保安来了,详加盘问,他万般无奈之下,吐露了一句‘我要找人’。很明白,他要找人——他想找的就是范先生。之前一直想问柠檬小姐却没有问出口的,正是‘你知道范先生在哪儿吗’。他为什么问柠檬小姐呢?想想他的处境,一个人在会场,完全陌生的环境,模特们都在后台准备,他也不容易进去;大厅里汇集着各媒体的记者和摄像,其他坐在那儿的明显是受邀宾客。身份都很鲜明,问他们大概也不会知道,一定得找模特公司里的人打听才可靠吧。他正抓瞎的时候,幸运地看到了熟人——曾多次莅临装修现场的助理小姐,他记得她,她可对这些一看一大片的装修工没啥印象。她带着柠檬和律师进来了,他可能本想问她,但这人飞快地消失去拿饮料了。他要怎么办?啊,旁边有个高个子美女,和助理一起来的,应该是他们公司的模特——柠檬小姐确曾是个模特,她多半知道范先生在哪里。所以我说,此人一定没看过网络图片和电视报道,他并不认识潜规则主角的形貌。而他走上前去,还没来得及得到任何信息,苹果小姐血溅T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去,而他被抛弃在世界遗忘的角落。这显然不是个追根究底的好时机,他只能走人。注意,不是逃离现场——看他对柠檬那谦恭的样子,他当时还尚未产生任何恶意和攻击性,他只是无功而返,悻悻地离开。
“他的这次出现,虽然他关心的事情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对调查来说,却是天赐的礼物。它给了我们两个目击者,还有最最实用的——他的性格。而这,正是他选择那种杀人手法的根本原因。”
“你是说,性格导致的?”A探长挺胸抬头,终于说到他一直想听的了,“要开始你擅长的人性分析了吗?”
“不错。让我们解剖他的行为,他想问柠檬小姐范先生的行踪,为什么那么长时间,只会围着人家打转,设想当时的情状,也许急得红头涨脸,汗如雨下,但就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请问范先生在哪儿’,几个字搞定了,有什么难说的吗?柠檬小姐评价得很精准,他不敢。与此类似的情况,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比如向人问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相信我,我经常迷路,经验丰富,在开口之前确实会有一瞬间的违和感,但立刻克服掉,两步上前张嘴就问。可他不是我们,他克服不掉。他的性格如此封闭,如此畏缩,如此屈己从人,如此害怕承担让人不快的责任——他人哪怕是陌生人的一个小小的不愉悦,都能让他感受到莫大的精神压力。别看他外表高大魁梧,他精神上甚至堪称柔弱。他很难直接地表达自己,他绝不是那种想干就干的积极份子。所以,拿刀捅他、抄板儿砖(卒瓦)他、扑上去拧断他的脖子,这些强烈而爽快的方式,绝不会出现在他脑子里,这和他大脑的结构不符。
“他做一件事情,如同询问柠檬小姐,需要长久的顾虑和酝酿。顾虑什么?这件事情真的要做吗,没有别的方式了?马上就要做吗,再待一会儿成不成?这样会不会太冒昧,人家不高兴怎么办……他脑子转着十万个为什么,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告诉自己非做不可,这些焦虑化为一股股的冲动在心底积压,他希望攒到极限迫使自己爆发。这正是他的酝酿,他要把自己当只鸭子赶上架。也许他咬了半天嘴唇,终于积累了足够的勇气,抬头张口欲言时,柠檬小姐一个鄙弃的眼神就能把他多时的努力打得烟消云散。他于是立刻退回来,告诉自己现在说并不适宜。他总希望找到一个最好的时机,他有时能够找到,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的话;而外力一旦出现,就有两种可能:一是刚才说的,让他延迟计划,继续等待下一个‘最好’;而另一种,压迫太过强烈,将他逼到死角,倒会激励促使他困兽犹斗。就比如那两个保安,面对他们他反而直言不讳,‘我来找人’,可惜那时已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若非苹果小姐以生命为代价挺身相救,恐怕少不得一番纠缠。与这个机会比,之前和柠檬独处的任何时刻,都堪称天赐良机,而他任它从眼皮底下溜走,然后终于抓到一个最差的时机。因为那已无所谓‘最好的’,而是‘最后的’。情势逼到那儿了,他倒不会思虑转圜了——其实随便找个借口,把保安和看门老头一样糊弄过去,真的很简单。过强的压迫让他的精神力不足以支持他的智慧,直接绝望认定,反正已经没辙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而真正的过程,就四个字,一句话,如此而已。
“而他的犯罪过程,同样符合他的个人特征。他需要一段时间的思考,来下定决心;确定绝对必要之后,进入行动的前期状态——如来到柠檬小姐身边,再如跟踪范先生,保持着随时可以动手的距离和……机遇;其间不断否定浮上脑海的种种方案,最终选定一个最称心的。这个计划必然符合他的本性,他害怕来自旁人的压力,不想被人认为与此事有关——手法在脱罪上万无一失的周密,而即使为达这个目的,可能也不需要这么麻烦——他忽略掉了无数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流程上,也是他的特色:需要长久的准备——他的练习;过程中为无限趋近完美而进行的,细节上的不断思虑和修正——连练习对象和地点都区分开来;为满足近乎苛刻的条件而设想周详并努力——纸箱子准备得如此妥当;正因条件要求太高,导致干扰因素过多,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理论上的成功率确实很低;和目标的真正接触极少,近乎为零——他从未直面范先生;动手的时间却极短,基本就是一瞬间——手腕用下力的事儿;需要一个最好的时机——正正砸在头上,时间掐得不错;但从大环境看,却赶了个最差的条件——当时天已擦黑,能见度极低,这样都能成功,只能说他技巧太娴熟了。他等过无数个明天,其实不妨再等一个,他只是觉得,万事俱备,好像不得不为。非常鲜明的同一模式,看出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