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来的夫郎哭唧唧(484)

作者:秃尾巴的狐呆呆 阅读记录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李大贵没有起疑心,咂吧着嘴可惜地道:“那么大一片田呢,可惜了。”

张鸣曦笑道:“不可惜,买不成说明不是我的。姨父,放心吧,好的在后头,等我攒点钱,再去买河边的好田。”

李大贵点点头,了然地道:“原来你是嫌田不在河边啊?好,以后我留意河边的田。”

张鸣曦发现越描越黑,不想再解释了,掏出钱袋,拿出一两银子,笑道:“这是你给的定钱。姨父,有人卖田告诉我,等我有钱了,还是要买的。”

李大贵笑道:“知道了,银子不用你拿。什么定钱,我没钱买田,难道白给他一两银子吗?回去我就要去要回来的。”

张鸣曦一呆,还能要回定钱?

不过乡下人,大多是讲人情面子的,并不按律法办事,说不定能要回来也未可知。

买田的事就这样泡汤了,到手的鸭子飞了。

张鸣曦倒不以为意,反正乡下田地多,总能买到,不急在一时。

他担心的是赵仁的作坊,投了这么多钱,真的不能打水漂啊!

张鸣曦打着看姐姐的名义,见缝插针地往红柳家跑,帮赵仁出主意,问进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酒坊总算传来了好消息。

赵仁换了一套好器皿,酿酒师父微调了一下配方,终于酿出了五十度酒。

赵仁吸取起上次的教训,不敢大量生产,每次只酿几十斤,好在次次成功了。

这一下,赵仁不但自己大获成功,还带动身边的人获益。

首先获益的是张鸣曦。

作坊目前出酒有限,张鸣曦连锅端,高度酒只有他家供应,很多想尝尝味道的人只能来他家,连带着吃饭的客人多了,饭馆生意肉眼可见地变好。

第二个获益的是李立维父子。

李大贵养了二十多头猪,猪吃得又多,肯定不能指望胡秋月去打猪草,每天的猪食就让他抓瞎。

这个年代可没有现成的猪饲料,他不得不拿钱去买麸皮,谷糠,豆粉等泡给猪吃。

赵仁给他解决了难题。

作坊投入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酒糟。

酒糟可是好东西啊,纯粮食啊!

酒糟里不用煮,不用泡,直接舀给猪吃,省了多少人力?

酒糟带着残留的酒液,猪们吃得醉醺醺的,成天埋头睡觉长肉。

有了酒糟,李大贵不再为猪食发愁,喜笑颜开地隔一天去酒坊拉一车酒糟。

第 443章 燕子咋了?

日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转眼到了八月份。

交了秋,天气没有那么热了,不像六七月份一动就是一身汗,白竹炒菜时也觉轻松些。

两个铺子的生意都很稳定,饭馆不用说了,有了高度酒的加持,利润稳定在二十五两左右,肉铺每个月的利润在十五两左右,很不错了。

兔子多了,鸡也多了,猪羊长大了,吃得越来越多,李大贵在家忙得不可开交,除了送肉和拉酒糟,压根没时间来镇上,成天在家伺候他的那几百个宝贝。

更重要的是,田里的稻谷熟了,马上要割谷,他家一共有十亩田,割谷是个大工程 。

这是个抢季节的活,由不得人慢慢来,谷子熟透了,不赶快收回来,就自己掉下来了。

李大贵实在忙不赢,和张鸣曦商量了,又雇了一个长工,三十多岁,叫张载米。

这人名叫载米,其实家里穷得叮当响,肚子都填不饱,也没成家,不然也不会出来给人做长工了。

他为人本分,也肯吃苦,和石头玩得来,石头家这一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石头兄弟原来比他还穷,自从在张家做了长工,吃喝不愁,每年还能有几两银子的结余,最近听说都有媒人上门了。

张载米羡慕极了,悄悄托石头给他留意,若是张家还需要长工,务必帮他介绍。

这不,李大贵刚刚流露出想再请一个长工的意思,他就闻风而动,主动找上门来。

李大贵知根知底,知道他很是勤快,干活非常卖力,不偷奸耍滑,很爽快的同意了。

张载米主要任务是照料牲口,工钱自然是李大贵负责。

不过他们家生活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田地一起种,粮食一起吃,牲口一起料理,李大贵时不时给些银子胡秋月零花,早就算不清楚了。

这样一来,平时田地的活计石头负责,李大贵带着木头和张载米照料牲口 ,胡秋月搭把手,一下子轻松多了。

家里人手够了,李大贵做事稳妥,张鸣曦不用操心,一门心思扑在饭馆里,想多挣点钱买田。

这天下午,午饭过了,铺子里难得的安静下来。

白竹他们仨回家睡觉了,张鸣曦一个人坐在柜台后面用麻线穿铜板。

这时,门口进来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显然是跑得快,哪怕戴着草帽,还是一头一脸的汗。

听到脚步声,张鸣曦还没抬头,嘴里就习惯性地问道:“客官,请坐,想吃点什么?”

那人没有坐,走近柜台,大声问道:“这里是张记饭馆,对吧?请问张鸣曦张老板在吗?”

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张鸣曦放下手里还没穿好的铜板,抬头问道:“你是?”

“麻烦喊一下张鸣曦张老板,如果他不在,喊一下白竹白老板!”

那人显然很焦急,语气急促,语速很快,离得近,唾液都快溅到张鸣曦脸上了。

张鸣曦不动声色地坐直身子,趁机往回微微一仰,离那人远点。

这人知道自己,还知道竹子,显然是知根知底的熟人,但怎么看着面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