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来以后让她们住在哪儿啊?总不能让她们和大姐一家住在二楼吧?三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和他们一家住在一起叫什么事儿?”
“当然不会了,可以先安排李大姐一家住到客栈去,回家我问问小梅,她这几天跟着牙行的人看了不少民居,让她再去物色一间三四十两的,我们买下来让李大姐一家住进去。”
“好是好,不过……李大姐性子要强,我觉得她不会答应的。三四十两银子,对我们来说不多,可对李大姐而言,实在是太多了。咱们在泰州也没有田地可以租给李大姐打理,她们娘四个在这城里,吃穿用度都要买,可怎么生活啊。”
“你放心,我已经想好了。断然不会让李大姐一家陷入困境的,我打算再买一间铺子,李大姐一家四口都可以去新铺子上工。”
“开新铺子?你……”柳翠微想到了一个可能。
“对,我要开一间成衣铺,回来的路上我经过一个桑蚕之乡,那里的丝绸很便宜,我订了二十匹各色丝绸,四十匹布,已经交了定钱,估么着下个月货就能运进来。”
“这么大的事儿,怎么没听你和我说?”成衣铺是柳翠微的天地,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铺子,柳翠微还是很开心的。
吴蔚垂下眼眸,轻声道:“你还记不记得下个月十七……是什么日子?”
柳翠微想了半天,摇了摇头。
气的吴蔚捏了捏柳翠微光洁的脸颊,气鼓鼓地说道:“三年前的同一天,我到义庄旁边的屋子里想讨口饭吃,结果被一个记性极差的小姑娘,照着后背赏了一棒子!”陷逐福
“啊……”柳翠微惊呼一声,脸红了。
“三娘,还记得你第一次给我做的那件衣裳吗?你在背上绣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燕子,我当时就想:这姑娘的手可真巧啊,我从未见过如此心灵手巧的人。”
第239章 出发接人
提起柳翠微第一次给自己做的那件衣裳, 吴蔚恍惚了一阵。
自己的命运,何尝不是因柳翠微而改变呢?
吴蔚尤记得那日:自己穿着三娘做的新衣裳,到百味楼去卖柴, 卖鲜鱼。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女子清丽的声音, 提醒自己后背肩头的刺绣磨破了,吴蔚转头一看……正是高宁雪和东方瑞。
她们四个人的缘分, 或许从那个时候就结下了。
吴蔚不由得想着:若是自己没有遇到柳翠微, 就没办法有一个温暖的小窝,那么自己或许也不会在四面透风的义庄久留,大概会集中全力在穿越过来的那个湖边建造一间小屋, 也未必会去百味楼卖柴, 卖鱼。
即便是自己当时去了, 遇到了高宁雪和东方瑞,大概也就是一面之缘罢了。
真正吸引高宁雪留意观察自己的, 是三娘那精湛的手艺,那栩栩如生的刺绣就连锦衣华服惯了的高宁雪,也不由得多看几眼。
吴蔚把心里话直接说了出来:“三娘, 若是没有你,我也不会结识这么多的贵人, 按照我的性子……我至多会在清庐县待上一整年,如果还是不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我会背上行李去四处走走, 等见识的差不多了,再回来。是你给了我这份安定, 也是因为那些贵人的相助, 我们才能有如今人人羡慕的生活。虽然你和我说过,让我活的轻松一点儿, 不要把每一句说过的话都放在心上,我记下了。但关于我们之间的承诺,我都会慢慢兑现的,因为这也是我的心愿。”
柳翠微面露动容,若是不碍于此刻街上人来人往,怕是早就钻到吴蔚的怀里抱紧对方了。
“谢谢你,蔚蔚。”
“谢什么,这些都是我心甘情愿,也是我应该做的。”
“我确实很喜欢刺绣,即便是从前在家里,大姐日日催我,让我快点做工的时候,我也不觉得针线活是一件苦差事,我很庆幸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补贴家用,毕竟我除了这个……好像也不会做什么了。但我觉着,成衣铺的事情是不是再缓缓?这两年泰州这一带都不甚太平,先是一年大旱,把百姓家里的粮仓都掏空了,好不容易熬过大旱又发了洪涝,粮食颗粒无收,百姓损失惨重。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一件冬装又是棉花,又是布料的,成本也要不少呢?一家成衣铺……至少也要十几二十件的成衣挂在那儿,才好开门做生意。仔细一算又要压不少银子。咱们手里这些银子,看着是不少,可若真出了什么咱们无力对抗的变故,再多的银子也是不够用的,不如等明年看看行情?”
吴蔚拉着柳翠微的手,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去,边走边说道:“三娘,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你要不要听听看?”
“好,你说。”
“我觉得咱们现在开铺子,正是时候。这场洪水虽然对泰州城没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还是有些准备不足的店家遭了灾的,还有一些呢……是在清庐县,清河县这种地方开了分号的,即便泰州城内的铺子保住了,损失依旧不小。所以一定会有人急着把铺子转手,套些现银来应急,但是能买得起店铺的人,想法和你都差不多,持一个观望的态度。眼下正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还记得我给你讲的‘抄底’是什么意思吗?”
“记得。就是在临近最低价的时候,反向买入。”柳翠微一字不差地将吴蔚当初教给她的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