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理寺断案实录(302)

作者:三七之间 阅读记录

杨老丈没有回答,但是桑榆从他的背影里看出来他的态度,他也是这样想的。

一个十年里一直给家中父母寄银钱的孝子,是不会无缘无故断了联系的,正如杨大娘说的那样,他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事,顾及不到远在家乡的父母。

周良才听罢,看着桑榆道:“小娘子,这…… ”

桑榆点了点头,“我回去托人问问。”

她打算找柳锦书帮忙,柳家在河东势大,想找一个人应该不难。

前提是这个人还活着。

杨大娘听了,高兴的手足无措起来,“多谢小娘子,小娘子活菩萨下凡,快,老头子,赶紧来谢小娘子。”

说着,她拉着杨老丈就要跪下。

“别!快起来!”桑榆和周良才站起身来,用力扶起老两口。

她也不是真的发善心,见多了各种复杂人心,桑榆已经学会了去漠视,但是对于这两个将三个儿子送上战场的老人,她实在不忍心叫他们失望。

罢了,能帮就帮一次。

两人又细细地问了杨三郎的特征和样貌,杨大娘还特意掏出一封信给桑榆,说是三郎托人写的,他们特意去找村里的秀才给他们读了好几遍,他们都能背下了。

桑榆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一封再正常不过的信件,上面写的事情比较琐碎,有问候两位老人身体的,也有说家中琐事的,末尾还叮嘱他们将家里的三间土坯房翻新一下,省的老是漏雨。

字里行间都写满了对家里的牵挂。

桑榆看完,若有所思,这样孝顺的郎君,怎么会十年不曾回家呢?而且他虽然问了许多家里的事,但是对自己在太原的生活只字未提。

虽然大多数人会讲究个“报喜不报忧”,但是连喜都不报未免有些太奇怪了。

这些桑榆都没有问,将信件送还给杨大娘之后,便说会替他们找人。

正巧天色已经不早了,窦玉成和贝赫拉姆也回来接他们,两人在杨大娘夫妻感恩戴德的眼神下离去,约定若是有消息便通知他们。

被这件事一耽误,桑榆等人也没了逛街的心思,于是四个人加两个侍卫一起回到了客栈。

巧合的是,他们刚刚回到客栈,崔叙等人也回来了。

“怎么样?此行可有收获?”薛如英双手抱拳,看着桑榆一行人进来连忙问道。

窦玉成立刻回嘴,“那可不?我们不但将太原城摸透了,还救了一对老夫妻。”

“救人?”薛如英微愣,冲桑榆眨了眨眼,“你们还做好事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解疑

不是不相信窦玉成,而是在薛如英的眼里,窦玉成不去欺负人就不错了,他救人?太阳能从西边出来!

“确实救了两个 老人家。”桑榆答道,眼见窦玉成两眼瞪的圆溜,她补充道:“窦小郎君也出了……力的。”

出银钱雇车也算是出力…… 吧?

薛如英等大城市眼睛,表示难以置信,“真的假的?你们莫不是诓我?小霸王转性了?”

“你这个女夜叉看不起谁?”窦玉成跳了起来,大呼小叫道:“小爷是那种欺小凌弱的人吗?”

薛如英冷哼,“长安城小霸王,你说是不是?”

“那是…… ”窦玉成说到一半哑火了,细想了一下,这些年他虽然没有闹出人命,但是找小老百姓的茬儿的事确实干了不少,当下心虚起来。

崔叙听他们吵了得劲,示意桑榆坐下,又给她沏了一盏茶递过去,“遇到了何事?”

“不是甚么大事。”桑榆接过茶喝了一口,将杨家夫妻的事情说了一遍,“我预备找锦书帮忙找找看。”

崔叙点点头,“若是能找到最好,太原城的事情交给锦书是最稳妥不过的。”

虽然柳家鲜有从武之人,但毕竟是河东世家,还是有些门路的,只是查一个小兵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周良才听到这里,插嘴道:“我倒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十年前杨三郎应召,一年后边关战事结束,到现在已经有八九年了,若是杨三郎还在人世,他为何不归家?”

桑榆便问:“依你之见?”

周良才不好意思地摸着头憨笑两声,“桑小娘子抬举我了不是?我就是觉得没准儿是杨家夫妻经历了三次丧子之痛,不愿意承认,所以才杜撰了杨三郎还活着的事儿。”

这种事情在当时很常见,有许多百姓家的儿郎战死之后,家中亲人不愿意承认,发了疯的,要死不活的,多了去了,还有人家只留下孤儿寡母的,想不开便投了河。

十年前的百姓实在或的艰难,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巨大的窘境下,逼死了无数人。

见桑榆和崔叙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周良才再接再厉,“你们想啊,什么样的人会十年不回去,而且这个还是孝子?要么就是回不去,要么就是另有所求。”

谁会对一个穷苦百姓有所求?最大的可能就是杨三郎已经死了,只是老人家不愿意相信罢了。

桑榆轻轻摇了摇头,“不,我倒是觉得杨三郎应该是活着的。”

周良才好奇道:“何以见得?”

桑榆认真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可记得在城门外第一次见到杨家夫妻,他们面色如何?衣着怎样?出行怎样?”

周良才一愣,细想了一下,“他们穿的是细葛布衣,坐在一辆驴车车上,面色红润。”

桑榆又问:“那今日呢?”

周良才回忆起今日见到的样子,“穿的很朴素,衣服上还有一下补丁,住在破草屋里……”

他越说越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感觉有些违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