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精神上的鼓励作用,是张祯没有预料到的,属于意外之喜。
她让人做止血带、设置医寮时,只是照本宣科,觉得应该这么做,没空去考虑太深远的影响。
说回此时,几人喝完鸡汤,新的军报又送来了。
如意、婉娴识趣,起身告辞。
张祯继续工作。
看到其中一份军报时,心跳不由加快。
那是张辽传回来的,上面写着,黑山军、白波军一部分主力已至华阴西原,他将在此堵截,与之一战。
他的兵力只有一万,其余的分散到各处,截杀别的反军。
而那两支反军约有十万余。
首领也是有名的战将,黑山军的是王当与孙轻,白波军的是李乐与胡才。
毫无疑问,这将是场艰难的战役。
虽然张辽在历史上有过八百胜十万的战绩,但张祯还是担心。
孙权的江东兵有个特点,防守如虎、进攻如鼠,外出作战很多时候是装个样子给孙权看,防守才会尽全力。
张辽当时能胜,一是因为自己勇冠三军,二是因为江东兵的这种特性。
然而黑山军、白波军不同,这次倾巢而出,是打定了主意要拿下关中。
“速去找张将军,让他撤回长安!”
张祯命人叫来传令兵,疾声吩咐。
“诺!”
那传令兵领了信物,答应着退下。
张祯还是不安,索性起身边走边思索。
她和张辽之前议定的方案,从来没有与反军大决战这一项,而是以运动战为主,尽量拖慢反军围困长安的速度。
拖不下去的那一天,便率军回长安,等待吕布的救援,到时内外夹击,便可扭转局势。
所以张辽为何要与这十多万反军决战?
他应该明白那么做没有意义,就算将那十多万反军全灭了,也还有几十万扑向长安,于事无补。
——除非,他是迫不得已,被那两支反军堵住了,不得不打。
一念至此,张祯抚住胸口,感觉喘不上来气。
张辽张文远,三国将星中极为闪耀的一颗,难道即将陨落?!
可她,可她救不了他!
散荡在各处的原长安驻军,她不能调,因为要靠他们拖住反军的脚步!
新征的这十万预备卫,她也不能调,因为他们要护卫长安!
皇甫嵩派来支援的两千精锐,她更不能调,因为那是长安最后的防守力量!
长安绝不容有失。
那一战,只能靠张辽自己。
“......文远兄,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啊!只要你活下来,以后我认你为亲兄长!”
张祯眼眶泛红,喃喃道。
第157章 勇者,无畏无敌!
正如张祯所料,此时的张辽骑虎难下,有苦难言。
他的仗一直打得很顺,遭遇反军多次,每一次都是大胜,加起来杀了数万有余。
可正因为太顺了,就下意识轻敌,忘了反军中也有智将。
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反军的包围。
——他是万万没想到,已至渭南的六万白波军竟然会调头,与随后赶至的五万黑山军一起,将自己困在了华阴西原。
此前,他与张祯分析过黑山军、白波军。
这两支反军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黄巾军残部为主干,各地投奔的反军为附庸。
无论是黑山军首领张燕、白绕等人,还是白波军首领郭太、杨奉等人,都没有能力将各股势力融合为一家。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部众的控制力很低。
往小里说是军纪松弛、军令不通,往大里说是各自为政、因利而合。
能一起来攻长安,只不过是因为各支反军的头领都觉得此事可行,而不是张燕或郭太擅自下令。
换言之,拿下长安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至于其他反军被袭击,跟他们关系不大,甚至会觉得分利的同伙越少越好。
别说白波军不会帮黑山军,就是黑山军内部,也可能坐视另一支队伍被杀戮。
张辽打得这么顺畅,就有这个原因。
——反军是一起来的,却并不是协调作战,各家队伍都有自己的将军,只听自己将军的号令。
所以张辽想不通,白波军怎么会放弃即将到达的长安,回师帮助黑山军?
想不通也就不想了。
反军想让他埋骨于此,他便先送他们下黄泉!
横刀立马,看着部众沉着地道,“尔等想死还是想活?”
众将士齐齐回答,“活!”
张辽大声道,“本将也想活!但要想活,就得不怕死!畏死者,死得最快!勇者,方有活路!勇者,无畏无敌!”
“无畏无敌!”
众人随之狂呼。
“杀!”
张辽一声令下,当先冲出去,众将士紧跟其后。
“风风风!”
大风。
接着便是刀刀见血,枪枪见肉的近身厮杀。
杀了大半日,反军暂时退去,但张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还有众多反军向此处涌来。
无妨,战!
——
不远的高山上,张燕和郭太用缴获的千里眼围观那一场战事。
“此子当真悍勇!”
虽是敌人,张燕也发出由衷的赞叹。
郭太沉默半晌,道,“当年军中若有此将,兴许还有转机。”
张燕知道他说的是黄巾军,心里也是叹息。
那一场如火如荼的大反抗,曾席卷天下,惊天动地,最终却也无奈熄灭。
大贤良师所说的黄天吉日还未来临。
或许那一日永远不会来临。
“郭兄弟,多谢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