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304)+番外

作者: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庞德公本人,见过的不多。

但“庞德公”这个名号,几乎所有在场的士民都听过。

此时怀着激动的心情,想知道他会对靖国长公主说什么。

是赞扬、鼓励,还是指点?

总之绝不会是批判。

如果是抱着批判的目的,之前就不会大礼参见。

这回庞德公说话了,缓缓道,“老朽愚钝,无以教殿下。”

张祯:“先生太过自谦,还望不吝赐教!”

谁敢说庞德公愚钝?

他分明是人间清醒。

庞德公面露微笑,“殿下心中自有大道,何需旁人多嘴多舌?”

此番前来,一是因为新娶进门的儿媳恳求,二是想来看看,张神悦是否真如传闻中的那般。

现在他看过了,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张祯:“......先生以为,此道对还是错?”

不会这么神吧?

真能看透她的心思?

庞德公一挥手,指向四周百姓,“何需问我?答案就在眼前。”

张祯转头看去,是一张张崇敬、信任、欢喜的脸。

就连刘表,看她的眼神似乎也藏着期待。

是的,这就是答案!

长身一揖,正色道,“多谢先生!”

庞德公也是一揖,“山高路远,大道难行,殿下保重!”

张祯听出辞别之意,忙道,“我代天下百姓,请先生入朝!”

庞德公叹道,“殿下此言,羞煞老朽!老朽于国何功,于民何益?无功无益,又无报效之心,入朝何为?”

见张祯还要再劝,后退一步,拱手笑道,“老朽之志,不在庙堂之上,在于江湖之间!”

他说得这么明白,张祯也只能道,“先生保重!”

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又对诸葛暄和庞山民道,“妹妹、妹夫保重!若有事,千万记得传信于我!”

诸葛暄笑道:“无事就不能传信么?”

张祯拉着她的手摇了摇,“自然可以,多给我写信!”

一家子正要走,刘表笑道,“先生知人,如何评论我这侄女儿?”

庞德公皱眉,“痴儿!我等行于歧路,何以妄议行于大道者?”

有什么资格?

刘表:......

他本是好意,想借庞德公之口,扬张祯之名。

而张祯闻名遐迩,也会反证庞德公的知人之能。

于彼此有利。

不想又是自讨没趣。

这庞德公跟祢衡,真是一样的讨厌啊!

吕布倒是大喜,施礼道,“多谢先生!”

在他看来,这就是最好最公平的评语!

神悦,乃行于大道者!

凡是不与她同行的,走的都是歧路、末路!

若还敢对她指手画脚,他会亲自送他们上路。

庞德公向他一拱手,带着儿子儿媳翩然离去。

他想见一见张神悦,如今已经见到了,难不成还留下来喝酒吃饭?

那不是他的风格。

背影潇洒极了,简直不像个老年人。

周围人群中,隐有“老神仙”之呼。

而被“老神仙”定论为行于大道者的张祯,在人们眼里仿佛多了层光芒。

诸葛暄不断回头摇手,脚步轻快,如同一只灵巧的小鹿,看起来是那么的欢乐。

和心爱的人隐居小岛,其实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呀。

“这位老先生,真是爽直干脆,名士风范!”

吕布赞道。

有事说事,没事走人,很合他的脾性。

刘表在一旁冷笑。

什么名士,明明是乡野村夫!

还是会看人下菜碟的乡野村夫!

势力得很,对张祯和蔼可亲,对他横眉怒目!

第279章 那刘备文不成武不就,凭什么入了张神悦的眼?

没几日到了襄阳,百姓夹道欢迎,欢呼阵阵。

半点也不抗拒张祯当他们的州牧大人。

刘表看得又是心酸,又是欣慰。

他对荆州是真的有感情,希望荆州越来越好。

带着全家搬到别院,将州牧府让给张祯和吕布。

晚上,找来三个儿子及蔡瑁、蒯良、蒯越等人商议。

“我观神悦不会长留荆州,大约效冀州事,设州将军、知州、刺史等,我欲举荐贤才,诸位以为如何?”

蔡瑁、蒯良、蒯越等神情微动,眼中露出喜色。

刘表举荐的贤才,必然出自他们中间。

刚要说此事大善,就听三郎君刘修怔怔道,“可是,神悦已经定了州将军、知州的人选。”

刘表:“......什么时候定的?”

蔡瑁:“是谁?”

刘琦:“你怎知道?”

刘修一一回答,“前天晚上。知州是刘备,州将军是关羽。”

最后看向长兄刘琦,“我知道,是因为神悦主动提起。”

刘琦急问,“她怎会主动跟你提这事儿?”

刘修腼腆地摸了把头发,“不知。当时我找她鉴赏汉寿赋,她忽然说起。”

刘表伸手敲他头,叹道,“这么大的事,你现在才说?!”

张神悦心有七窍,定是早就预料到他想荐人,因而想通过刘修告诉他,州将军、知州就不用提了,能提的只有刺史。

偏这儿子太蠢,直到现在才说。

也还好他说了,否则明日自己贸然提起,又被拒绝,多尴尬。

倒也不怎么遗憾,这是他想为荆州士族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做不成,也就算了。

荆州士族帮过他,也害过他,两相扯平。

可这刺史,该推荐谁呢?

刘表的目光从蔡瑁、蒯良、蒯越脸上滑过,一时难以决定。

还疑惑另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