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马超跟上去,压低声音道,“此事不可宣扬,以免扰乱军心,更不可告知甘宁!”
杨修也压低了声音,“我知道轻重。”
又问:“甘宁不可靠?”
马超:“......倒也不是不可靠,是胆小如鼠,他若知道追错了,闹将起来,平添许多事端。”
杨修郑重道,“将军放心,我绝不多言!”
祢衡语音幽幽,“马将军,你其实是怕被甘宁嘲笑,对么?”
马超:......此人真是可恶,和甘宁一样可恶!
杨修拖着祢衡飞快跑了。
马超低声咒骂几句,去找庞德。
此庞德并非张祯曾见过的隐士庞德公,而是白马将军庞德。
历史中,庞德最初追随的就是马腾,进击羌氐,累有战功。
马超崭露头角后,又一路追随马超,到了汉中投张鲁。
后来分道扬镳,马超投奔刘备,庞德投奔曹操,最后于襄樊之战中被关羽斩杀。
关羽的家人,也被庞德之子庞会于灭蜀之战中尽灭。
这一世很多事情改变了,马腾、韩遂一直未能东进,庞德便也留在西凉,未曾在中原扬名。
但马超对他还是很尊敬、很信任的。
开门见山地道,“庞叔,你认为韩遂会逃往哪儿?”
庞德一怔,“你不是说,他会逃往羌氐故地?”
孟起虽年轻,却有名将潜质,极为敏锐,因此他相信他的判断。
马超简短说了杨修的提醒。
庞德一拍大腿,懊恼道,“确实如此,我怎么没有想到!”
光想着孟起了解韩遂,却忘了韩遂也了解孟起。
沉思片刻,道,“我若是他,会暂时避往并州。”
马超当机立断,“那咱们就去并州!”
韩遂,他一定要亲手斩杀!
否则难以洗刷自家的嫌疑。
到了金城他才知道,韩遂曾邀约他爹一起反叛,他爹拒绝了,还劝韩遂安分守己。
韩遂怀恨在心,派人送信给他爹,又故意让皇甫六郎截住。
信中煞有介事,约定他爹为内应,于某月某日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拿下金城。
皇甫六郎不辨真假,软禁了他爹。
直到打散叛军,才在陈宫的主持下重新审理,所有证人、证据都表明他爹是清白的,是被韩遂诬陷,他也提着脑袋担保。
所以吕奉先下令放人。
但人是放了,非议却还有。
他也能理解。
因为,有两件事情根本说不清。
其一,他爹以为韩遂听从了自己的劝告,顾念着结义之情,没有立刻向朝廷告发。
其二,他爹曾与韩遂结义,这是事实。
要想重获信任,就必须献上韩遂的人头。
至于两家昔日的情份,早在韩遂陷害他爹时荡然无存。
次日启程,换了个方向。
甘宁压根不知道,苦哈哈地跟着,只敢在心里抱怨。
如此走了两天,第三天中午,斥候忽然发现了大军行过的踪迹。
甘宁都快喜极而泣了,大声称赞马超,“马将军用兵如神,神机妙算!”
马超不理他,与庞德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诧异。
韩遂若是去并州,不会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前方究竟是谁?
下令斥候又探。
晚上斥候回报,是李傕、郭汜,聚拢了万余叛军。
马超、庞德都是大喜,是这两人也好啊!
此次叛乱,韩遂没说动结义兄弟,却说动了李傕、郭汜。
这两人打仗不行,逃跑却是行家,叛军刚露败象,他们就逃了,甚至还在韩遂之前。
没想到误打误撞的遇上。
这叫什么?
天送的大功劳!
第359章 马超还可说声将门虎子,这五颜六色的是什么玩意儿
大漠风光,一如既往的辽阔壮美。
李傕却无心欣赏。
要问他现在什么感觉,就两个字,后悔。
如果非要再加两个字的话,那就是十分后悔。
朝廷明明已经赦免了董卓部曲,也不清算他们这些旧将,他前年还有援救关中的功劳,稳扎稳打,就能步步晋升。
为何非要起兵?
真是羊油吃多蒙了心,糊涂透顶!
郭汜也后悔,但事到如今,后悔无用,而且他也不想承认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
该死的吕奉先,怎么就来得那般快!
但凡他晚几日,他们都不会这等狼狈。
打起精神安慰李傕,“只要逃到漠北,便安全了。”
李傕闷闷地应了声。
如果他不反,这会儿定然在家安安稳稳地喝茶,又何需逃亡?
郭汜觑他脸色不好,叹道,“稚然兄,落子无悔。”
虽然是他先勾连李傕,但如果李傕没这心思,他也勾连不动。
要怪就怪皇甫嵩,死得太突然,大家都没准备。
顿了顿又道,“你我原为董卓部将,朝廷虽不治罪,也一直防着,永无出头之日。否则,上次你援救关中就该封侯了。”
李傕心知他在挑拨,以坚定自己反叛的决心。
关中保卫战,立功最大的是张祯和张辽、朱儁,他和皇甫六郎虽也杀敌有功,但还不足以封侯。
后来朝廷也论功行赏,晋了他为荡寇将军。
荡寇荡寇,现在他自己成了寇。
默然片刻,眼中掠过一抹狠色,“郭兄说笑了,既已落子,我又何来后悔?不过......”
如果是别的将领,投降还有活路。
但他们是董卓旧将,一步也不能错,错一步,朝廷就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为今之计,只有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