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表明对农业的重视和扶持。
种田也能封侯,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众人暗暗吃惊,但一个反对的都没有。
别说大将军在,就是大将军不在,如今也无人反对张祯。
因为过往的诸多事例已经证明,她是正确的,她总是正确的。
此举颇为有效,有意于农学的太学生,当场从两个增加到了五个。
并且大朝会后就找到张五郎,表明了志向。
消息传到各地,也鼓励了众多课农司属吏,以及田间农人。
都挖空心思想把田种好,也博个侯爵光宗耀祖。
一时之间,各地涌现出了许多种田能手,贡献了许多种田、丰产的独门技术。
对此,张祯只有高兴的。
只要查实有效,便下令重赏。
这钱由她自己出。
刘焉很争气,活过了这一年,她有了十万的额外收入。
然后大家又开了盘,这回她还是下一万的注,赌两年。
因为,刘焉仿如枯木逢春,看着越来越有生机了。
第424章 姜还是老的辣
今年的正旦大朝,还有一件新鲜事儿。
一直没被抓住的韩遂,带着儿子主动来降。
进长安时,还让手下将父子二人五花大绑,以表诚意。
如果马超在场,可能不容他们走出半条街,提刀就砍了。
但马超不在,吕布、高顺、曹操、关羽等人与韩遂又无私仇,见他表现得如此真诚,便也不为难。
张祯和小皇帝也无二话。
招安纳降,这都是朝廷的惯例。
若是反叛过的将领都必须斩杀,朝中没几个人还能活着。
封了韩遂为归义将军,其子为侍中。
不过,从此以后,他们父子要在长安为质,麾下尚存的一万多士卒,也得编入官军。
韩遂表示没问题,求之不得。
实际上,他会来投降,就是因为被追得无立足之地,快活不下去了。
追他的还不是马超,而是皇甫六郎。
前年趁着镇守西凉的皇甫嵩过世,他伙同羌氐叛乱,战事一有溃败的苗头,就带着自己的人马立刻撤退,逃跑。
他也知道自己陷害马腾谋反,得罪狠了马家,马超那小子心狠手辣,又记仇,肯定将他当成最大的仇敌,欲杀之而后快。
因此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分析马超的心理和动向,成功避开马超,躲到并州、凉州交界处,得到喘息之机。
接下来,朝廷大军忙于远征,像是把他忘记了似的。
马超也不再对他穷追不舍,而是随军远征了。
他仿如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疾病,被所有人忽略。
虽然有种微妙的不悦,但他也松了口气,准备蛰伏几年,以待来日东山再起。
谁知这口气还没松到底,就发现情况不妙。
羌氐两族并没有被朝廷赶尽杀绝,还剩了许多族人,分布在并、凉两州各部落。
因深恨他临阵脱逃,致使羌氐损失惨重,也将他当成仇敌。
本来,韩遂是不怕羌氐的。
因为羌氐已被打残,而他还保存着实力,羌氐不是他的对手。
但他忘了一件事,羌人氐人还有嘴。
他走到哪儿,都会被他们发现行踪,上报给接替皇甫嵩为凉州将军的皇甫六郎。
然后,皇甫六郎就率军来清剿。
他凭着对地势的熟悉与皇甫六郎周旋,刚开始有胜有负。
可羌氐人几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比他更熟,有他们指路,皇甫六郎很快占了上风。
几番交战,他损兵折将,人马一天比一天少。
更要命的是,粮草供应不上,战马都杀了许多。
皇甫六郎有强盛的朝廷为后盾,他如丧家之犬,狼狈不堪。
后来一想,无路可走,只能投降。
但他不敢降皇甫六郎,因为,马腾那个老冤家就在皇甫六郎军中,他若投降过去,可能会被马腾弄死。
于是煞费苦心,摆了军阵,做出鱼死网破的模样,让皇甫六郎不敢轻举妄动。
还找了身形相似的副将假扮他。
他自己则带着儿子、数十亲卫,从险峻的小路直奔长安。
到城门口亮明身份,自缚请降。
所以他根本不敢再回西凉,留在长安为质,方能保命。
且说皇甫六郎,正与韩遂的叛军对峙得不耐烦,打算强攻,忽然接到了朝廷的诏书。
弄清原委,不得不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而韩遂那边的将领们,也早知自家将军是去长安请降,朝廷派来的使者一念诏书,立时放下武器,跪地称臣。
皇甫六郎依朝廷之令,将这一支军收编入自己的队伍。
实力顿时大涨,心里很愉快。
马腾却气得要命,韩遂不念兄弟情义,陷害他谋反,他深恨之,本想趁此机会弄死韩遂。
不料愿望落了空。
再一想,自己本也是在长安为质的,因着羌氐伙同韩遂叛乱,才被调来凉州襄助皇甫六郎。
如今羌氐已平,韩遂也被抓住了,该回长安才对。
因此向皇甫六郎请辞。
皇甫六郎也知道,随着马超得到吕布的重用,屡建奇功,马家也水涨船高,不再是当初的待罪之身,而是功臣之家。
便爽快同意。
马腾立刻收拾行李,磨刀霍霍,奔回长安收拾韩遂。
但韩遂也不是吃素的,比马腾更为老谋深算,两人斗得热火朝天,倒让京城人看了些好戏,增加了许多谈资。
并且,兴许是因为在刘焉那事上得了甜头,袁术又悄悄开了盘,赌韩遂和马腾谁先弄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