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捏捏他的手臂,嗯了一声。
——
半个月后,一行人到达目的地,白玉京将作令李严、将作总监秦书、将作总度支毛玠一起接驾。
行礼如仪,三人看着张祯和吕布,心里都是感慨万千。
去年吕布遇刺,张祯挥师江东,他们心头哇凉。
暗想白玉京要飞了,哪怕一时不停工,朝中若是乱起来,也不得不停。
幸好吕布没死,局势没乱。
他们是真想建成这独一无二的仙都白玉京!
每天都祈祷朝堂、各地不要出什么幺蛾子,影响白玉京进度。
大家都是干脆利落的人,寒暄几句,就去了工地。
秦书还提醒张祯戴好面纱,因为灰尘大。
张祯也知道工地必定尘土飞扬,仔仔细细地系好了面纱的带子,只露出一双眼睛。
转过一处窝棚,就到了现场,然后她惊呆了。
“......那是什么?请问那是什么?!”
一眼望不到头的广阔场地中,整整齐齐、横横竖竖地排列着几十条,轻轨?
是的,轻轨。
除了这个,她不知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
那物事闪着金属的光泽,是铁,很长很长的铁,铺在地面上。
一个个巨大的木箱,下面带着轮子,或装着土、或装着水桶、或装着石板木头等物,被绳索牵引着在轻轨上运行,很稳,很快。
她没看错,确实没有人推拉,是绳索在拉动。
绳索的动力又是哪儿来的呢?
顺着一条轻轨看去,尽头矗立着巨大的风箱,宛如庞然巨物,比她曾经画过图纸、指点造出的大数倍,内部肯定也复杂数倍。
所以是风力。
整个场景,透着种离奇的东方式赛博朋克风。
秦书早已习惯了初见者的惊奇,平淡地解释道,“运输铁道,能更快地运输土木砖石,方便民夫取用。”
张祯难掩激动,“我知道!”
她不瞎,看得出这轻轨是用来做什么的。
但,“谁想出来的主意?”
是你吗我的秦师兄?!
秦书声音依然平淡,“是我。”
所有人都想尽早建好白玉京,他也想。
因而挖空心思,想些取巧的法子。
张祯微踮脚尖,用力拍他的肩膀,“好,好,好极了!”
墨家同门,总是给她带来惊喜!
给这个世界带来惊喜!
吕布不着痕迹地拉开她,“小心脚下,仔细摔着。”
张祯回头瞪他,“大将军,这神奇的运输铁道,你就没想起来跟我说一说?”
吕布:“......忘了。”
他当时也很震惊,也想过回去告诉神悦。
后来发生意外,就忘了。
接着又是回京成亲,正旦大朝,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这会儿再次看见才想起来,嗯,确实宏伟壮观。
第486章 张师妹真是逮着一只羊就往死里薅
“秦师兄,这运输铁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祯兴奋地问道。
秦书被问得莫名其妙,“就那么想出来了。”
不是说过了么?这物事能更快地运输土木砖石。
因为想要更快,所以就想办法更快。
这不是很清楚?
张祯:“......这么容易?”
秦书反问,“要有多难?”
张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理论上来说,运输铁道有产生的条件。
因为,这时代有铁,能铸造长长的铁轨。
有轮子,能制造出带有轮子的木箱。
用绳索拖东西,也不算创新。
自从她画出木风箱后,就有墨家同门研究风力。
况且墨家早就会做水车,会使用水力,再多一个风力也不稀奇。
但以上种种,本来都是单一的,谁能想到综合运用?
反正她是没想到。
若非秦书灵光一闪,这运输铁道不会提前现世。
而这“灵光”,就是天才与常人最大的区别。
不过,此时的天才秦师兄,貌似还不知道这项发明有多大的价值。
李严、毛玠等人也不知道。
“秦师兄,白玉京建成之后,这运输铁道你打算怎么办?”
这个问题,秦书早已思考过,答道,“先拆下来收到库里,有大的建造事项时再搬出来。若朝廷铁器匮乏,融了铸别的也使得。”
保证绝不浪费。
“不不不!”
张祯连连摇头,“不能收,也不能融,那是暴殄天物!”
眉飞色舞地道,“应该将其铺到路上,再制又长又大的车厢,于两地之间来回往返,运人运物!一根铁道若是不能承载,那就铺两根!一个风箱不够,那就十个,二十个!那车厢,应能容纳几百上千人,或几千斤的重量!”
“......几百上千人,几千斤?!”
吕布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
那车得多大,多长!
他展开想象,忽然虎躯一振,“运兵,运粮!”
哪怕不能全程用这车,只是其中一段路,也能加快行军速度。
尤其军粮辎重,往往需要不少于士卒的民夫搬运。
若有更好的运输方式,能省许多人力、物力。
还能快速转战千里,歼敌于野!
张祯一把抓住他手臂,眸光闪闪,欣喜地道,“没错!”
不用太多,只要有贯穿南北、东西的四五条铁道,就能加深朝廷与各地的联系。
朝廷的掌控力,自然而然随之增强、巩固。
经济也能盘活。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道理!
此前她以为,有水泥路就不错了,谁知道秦师兄搞出了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