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之古玩鉴定手札(38)

作者:水蜜桃布丁 阅读记录

叶之鹤有意提点梁仲,梁仲也是用小笔记本记录下来。

“可是那些坑坑洼洼的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机拍照,然后指着照片当中,那瓶身上一些斑驳的痕迹问道。

“那是因为康熙到乾隆三朝中烧制的粉彩瓷会加入氧化砷,这种材料容易风化碎落,在经历几百年的风霜之后,釉色有些脱落,形成这种五光十色的光晕,被称作是蛤蜊光,并不是什么坑坑洼洼。”叶之鹤说道。

“并且这种因为时间的变换而泛出的光晕是很自然的,如果作伪恐怕还没有这个技术。”

梁仲点点头。

[确实很漂亮啊这个瓷瓶。]

[一对的颜色又喜庆,又好看。]

[价格应该不低。]

梁仲注意着直播间大家的发话,现在也问叶之鹤。

“估价是二十万。”叶之鹤的话音刚落,然后目光就找到了瓷瓶主人的号码牌,是三十四号,他走过去,礼貌笑笑,“你好,我是八十七号,物品编号是0189,是一件明白玉雕熊,我很喜欢你那对清雍正美人醉红瓷瓶。”

三十四号是一位中年人,脸庞方正,双目深邃,看起来一身的儒雅之气。

他看见是一个俊秀的年轻人,微微一笑,“我还以为我那对瓷瓶无人问津,看来现在还是有人喜欢的,可以给我看看你的东西吗?”

“当然可以。”

他们带着东西到谈论区,这里同样有不少人坐在这里和接洽的另一方交谈。

“介意拍摄吗?”叶之鹤问道,“这是我的助理。”

“不介意,你这是在直播?”中年人有些好奇。

“对,直播到处走走。”

桌面上一下子就摆了双方的东西,叶之鹤的白玉熊和三十四号的美人醉瓷瓶。

双方交互看起来。

叶之鹤看瓷瓶的款识,瓷瓶的胎,瓷口和底足等等这些地方。

而三十四号也在用灯光一点一点的细细看那些纹路。

能够进来的都是有点底蕴的人,而且这以物换物也是凭借的眼力,如果不确定才会去找当场的鉴定师傅。

现在两个人放下手中的东西,相视一笑,看来是都不需要去找鉴定师傅了。

三十四号有些疑惑,“这样换,你可是有些吃亏了。”

毕竟叶之鹤手中的东西估价是要比他这对瓷瓶高的。

叶之鹤摇摇头,“你不觉得我等会做的事情过分就好。”

“你要拿这对瓷瓶去换别的?”中年人有些好奇。

“是。”反正等会也是会被看到的,叶之鹤也不打算隐瞒。

“在场来的都是行家,不太好换,而且你这有点打眼了。”

“就是高兴,换着玩。”叶之鹤弯唇一笑,“亏点也没有什么。”

中年人也无奈,“也就是我很喜欢这个白玉熊了,这对瓷瓶到时候是你的,你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

于是在场的工作人员就有些奇怪了,怎么这对瓷瓶的交易信息刚刚下架,现在又重新换了主人,摆上去了,并且这一对分开来摆上去,无疑会让价值大打折扣。

“叶先生,您确定要这么做吗?”

叶之鹤点点头,“确定。”

合起来这对瓷瓶二十万,但是分开来,一个瓷瓶可不会是二分之一的价格,只有七八万,毫无疑问这就是在贬值啊!

别说直播间了,就连梁仲也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操作。

但是很快他们就看见叶之鹤又把其中一个瓷瓶转手,换了个笔筒,然后又用笔筒换了一对瓷瓶一、二,而美人醉里的另一个瓷瓶则是多转手了几次,最后也换回了一个瓷瓶三。

而且他下手精准,又能洞察人心一样,和他交换物品的卖家没有一个是有怨言的,都是心甘情愿。

现在大家才有些明白他为什么换这么多手。

这三个瓷瓶分明就是一套的岁寒三友釉上彩瓷器!

梅开五福、竹报平安、松鹤延年,都是寓意极好。

这是乾隆年间的一套釉上彩绘瓷,虽然没有雍正时期的典雅,但也规整、华丽,胎质细润,绘画精细,尤其还是一套。

如果是单个瓷瓶,估价不高,但是如果是三个一套,那么估值绝对不会低!

第27章 踩雷*清青花瓷

他这样反复的做法并没有遮掩,本来只是少部分注意到他,但是在他直接把那一套岁寒三友套瓶送一会的拍卖之后,就更多的目光注意到他了。

一般拍卖的清单一早就出来了,也有少部分会临时加的,但是不多。

现在他一加,就是瞩目非常,问题是主办方还通过了。

他这一手是赚了,但也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过火了,可后面的人也精了起来,学着他想要倒几手换更加高价值的东西。

但是高价值的古玩,人家自己也看得更紧了,如果要以物易物,就非要到专家那边去进行评估议价。

一些想要钻空子的人发现自己钻不了空子了,因为大家的警觉都被提起来了。

梁仲左看右看,怎么都感觉周围不断有目光看过来,似乎在讨论他们一样。

杨珖也是这么觉得的。

“鹤哥,我们刚才的事情算不算是踩雷了?”梁仲问。

“既然是以物易物,不是等价交换,就存在这样的漏洞,我们这是行走在规则的边缘,他们最多是嘴上说一句,但实际上也为难不了我们。”一个人的目光看过来,叶之鹤含笑对上他的目光,丝毫不惧。

孙旺看他的眼神清正,不卑不亢,也是说声,“这后生好胆色!”

“不大胆,就不敢做刚才的事情,不过眼力也很出众就是了。”和孙旺说话的也正是刚才那个三十四号的中年人孙兴。

上一篇: 末世之捡了个沙雕 下一篇: 杨柳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