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之前八方车辆厂自主研发生产并中标了动车,但是整体来讲,他们中标的产品在整个铁路应用中只占了一小部分。
部里做出这个决定后就意味着以后的采购重点将落在国内的企业上,这事对于八方车辆厂是相当有利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南车还是北车集团下的企业,八方车辆厂在技术上的自主化程度最高,经过这两年的技术消化、吸收和提高,他们现在生产设计的动车已经没有山崎重工的影子。
但是他们现在再次遇到了技术瓶颈,部里明年的招标非常的高,就目前他们制造出来的动车还达不到部里的要求。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
方总工将部里的要求说出来之后,整个研发部都沉默了,他们此时的心里都在问一个问题:“怎么办?”
方总工看向岑永初:“小岑,你怎么看这件事?”
岑永初之前已经从岑父那里知道这些事情,他接合八方的实际情况仔细研究过,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
此时方总工问他,他便说了他思考了好几天的想法:“就目前而言,我们已经把现有技术挖掘到了极致,动车各方面的性能经过一轮轮技术调整,现在已经是最佳状态。”
“而这样的技术参数都达不到部里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
方总工颇有兴趣地问:“什么思路?”
岑永初回答:“国外高铁技术的进步从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各部之间的合作相对来讲并不算频繁。”
“我们的研发实验室,虽然不算落伍,但是却也不算先进,我们的工程师虽然代表的是国内最高的技术水平,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
宋以风在旁说:“你直说想让科技部跟我们一起合作研发就好,不用那么拐弯抹角。”
这两年他们工作上合作无间,但是私底下没事就斗嘴吵架,一进会议室,宋以风就想怼岑永初几句。
岑永初也不生气,只说:“这事也不算拐弯抹角,毕竟是两个大部的合作,这事不是我想就能成功的,还需要方总工和部里的支持。”
方总工年纪也大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这两年他有意把手里的权利往下放,研发部里他最看重岑永初、宋以风和施梦瑜。
他们三人各有所长,却都非常优秀。
他此时听到岑永初的话后点头:“小岑说的没有错,在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该走出去寻求更多的帮助,现在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代表其他人解决不了。”
“这件事情散会之后我就会去联系,会尽快想办法促成此事。”
自从他们上次招标成功之后,八方车辆厂在部里也算是扬眉吐气,方总工在部领导的面前也更加能说得上话。
第69章 联合计划
且现在面临这种情况的也不止八方车辆厂,南车和北车集团下的工厂,情况应该相差不大。
在这个大前提下,方总工出来牵个头,要促成这事应该就不会太难。
宋以风问方总工:“部里明年招标还是老时间吗?”
方总工点头:“时间差不多,所以我们才要抓紧时间,这一次招标,我希望我们能占据最重要的份额。”
散会后,施梦瑜的眼里若有所思,岑永初问她:“在想什么?”
施梦瑜回答:“我在想,当初日本人是怎么突破这个瓶颈的。”
岑永初看向她:“这事我听过一些,当初我正在日本,听说当时山崎那边动用了不少的科研力量,虽然不能说是举全国之力,当时却也几乎将日本动车这一块的专业人员全部动用了。”
施梦瑜笑了起来:“难怪你会动这样的心思,原来是有日本的经验做参考。”
“倒也不全因为这个。”岑永初的心里有些感触:“而是我觉得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深挖技术,怕是需要旁观者给我们一些建议,当然,这些旁观者需要有着高深的技术知识,思来想去,觉得科技部最合适。”
施梦瑜的嘴角抽了抽:“你思虑的还挺周全的,只是这事能不能实现却不好说。”
“一定能成。”岑永初十分笃定的说:“自从动车应用之后,铁路加速,全国人民都受益,在这个大前提下,方总工容易说服部里,而部里又容易说服科技部领导。”
“他们说科技兴国,我们八方哪里能拒绝高科技的魅力?既然部里能提出那样的招标要求,那么他总归得帮帮我们。”
施梦瑜笑了起来:“听你这么一分析,这事好像还真能成!”
岑永初的眉梢微挑:“你就等着吧,这事一准能成!”
事实证明,岑永初的推论是正确的,那天散会之后,方总工就去找部里的领导商量这件事情,果然,领导们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思路。
做为部里的领导,他们比谁都更想早点用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品质动车。
部里的领导有了这个意识之后,立即积极和科技部接洽,科技部也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几番碰头,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很快,部里就出台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与科技部达成共识,一起研制新一代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速动车,部里称之为高铁,同时也取了个名字,叫做和谐号。
这一个计划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创建完全自主的属于中国自有的高铁,从技术、装备、产业化能力和运行服务能力集体改进和提高,标志着我国的高速列车进入真正的自主创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