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成为雍正妹妹之后(1487)+番外

作者:则美 阅读记录

她也看了,有些地方适宜开荒,就打算把棚户迁移到陕西腹地去开荒。然而在西安的棚户们并不愿意去,在西安这个货物集散地只要找到活儿就能活下去,去乡下种地,苦兮兮的还吃不饱。

他们想要的是像洞庭湖那样的模式,给他们落籍,再给他们盖房子,哪怕是不给工钱,只要官府出面安排他们干活让他们有个家,接下来养家糊口就是他们的事儿了。

海棠愕然,她想让所有百姓都参与到这个时代里,想着乡下的百姓也能赚外快补贴家用,可是本地的人却觉得只要让城里人有家就行。反正她来的目的就是安置这些棚民的。

甚至还有人想要请海棠再次施展房地产手段,西安这里比洞庭湖的房子更好卖,洞庭湖那是什么地方,怎么能和九朝古都长安比!

这事儿让海棠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海棠连夜给雍正写信,把这里官员士绅和大部分棚民的想法跟雍正汇报了一番。

弘历在出去了将近一个月后终于回到了京城。

雍正压根没问他去那么久干吗了?看到了海棠的信就说:“回去歇着吧。”

弘历看了一眼给雍正收拾桌子的弘杲,答应了一声退下了。

雍正拆开海棠的信看了,海棠在信里说陕西的矿藏,又说了道路难通,她本来的计划是想申请把铁路向西北修,穿过陕西进入甘肃和青海。除了这一条路外再沿着黄河岸边修码头,到时候有水路和铁路两条进出通道。同时在当地多种果树和甜菜,做鲜果和果脯生意,或者是卖糖给草原也行。还可以在冬天做水果罐头,在冬天保存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些小甜水们通过铁路进入京城,到时候京城百姓过年走亲访友送一些罐头就能提高陕西百姓的收入。

然而棚民不愿意去种地,她也不想再启用建房这种手段,她觉得西安不缺房子。

雍正把信反复读了两遍,又看了看随信送来的方子,就跟苏培盛说:“让人抄一份送御膳房,让他们做来,朕三天后要吃。”

弘杲说:“皇阿玛,孩儿抄。”

他抄了一份,发现这步骤还很详细,用什么样的陶瓷罐子如何密封都写了。他抄完把抄好的给了苏培盛,就说:“不如多做点,看看能放多久。”

雍正点头,跟苏培盛说:“先让他们做三十份,两日后每天打开一罐子,看看能放多久。”

苏培盛离开后他把海棠的信给弘杲看,弘杲看完笑着说:“这必然是姑妈生气了,所以才一时没想明白。在孩儿看来安置棚民和劝农种果树不必非要当成一件事来办。棚民既然不愿意离开西安,就给他们落籍,给他们划分一片地方让他们建房去,这是他们自己选的怨不到姑妈和朝廷。

至于姑妈的这个计划,到时候选官员去办。果树不是一两年长成的,开荒也不是一两年的事儿,这必然是十年八年的功夫才能换来信上的设想。”

“你说得对啊!这事儿朕和你姑妈干不完你们兄弟就要接着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就是他总是埋怨这些孩子不上进的原因,现在有机会摆在前面,就该以当仁不让的气势去抢来。一个个跟老头子一样死气沉沉,让人看了都想给几巴掌。好不容易有个弘历,但是这孩子和他想的不一样,他想让孩子去做事,这孩子只想抓权。

雍正郁闷的站起来:“走吧,去门口溜达一下活络筋骨通气血,转两圈回来朕再给你姑妈写信。”

两天后御膳房把用石膏密封的罐子送来,把上面的石膏泡软了从里面捞出果肉和糖水来盛到了碗里,第一碗是太监吃了,太监吃完跟雍正说:“甜,味道好。”

苏培盛亲自去盛了一碗,雍正尝了尝,齁甜,他觉得太腻,想着百岁或许会喜欢,就说:“剩下的送到尚书房去,给几位小主子们分一分。一罐子怕是不够,再开一罐。”

这玩意要真是冬天卖,那还真能卖上钱。雍正就觉得妹妹大概上辈子是财神,随便一个办法就能点石成金。

他心里对种果树卖果子和糖水果肉的计划更看好了,就在心里寻觅着下一任的陕西布政使人选。

海棠接到雍正信的时候已经把心态给调整过来了。她整个人也平静了下来,想着人家既然不愿意搬去种地,那就留在西安吧。

水泥厂的设备被火车运送来,地址早就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安装。陕西上下很高兴,觉得只要有了水泥厂就等于有了聚宝盆,全城轰动去围观,这事儿对于海棠来说是件小事,派属官儿去就行,她要接着去看其他地方,尽量在冬天前把陕西全部走一遍。

她刚走,过了两天弘阳来了。

四川的事儿只剩下整修关隘,弘晖留在了重庆现场督工顺便跟着学点,弘阳则是不辞辛劳来到了西安想见见父母,结果只见到了扎拉丰阿。

扎拉丰阿看到儿子很高兴,如果说前一阵子陪着弘历那是应付差事,这一会带着儿子到处转转就是他发自内心想干的事儿。

他领着儿子去爬骊山,路上他问了一句:“你来骊山有没有什么感悟?想不想作诗?”

弘阳已经知道了弘历在西安写了一本诗集,这时候听见亲爹这么说就哭笑不得:“阿玛,您儿子什么样子您不知道吗?”

扎拉丰阿当然知道,他就感慨一句:“你小时候也是很聪明的,怎么越长大越笨呢!”

弘阳觉得他该去找额娘,额娘就不会嫌弃他不会做诗。

他木着脸跟扎拉丰阿说:“阿玛,作诗这事儿也不是人人都会的,您看您和额娘也不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