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芳望着谢溧温柔的眼神,心里暖暖的,甜甜的。
这些日子,谢溧要工作,每一次进山就是好几天,许秀芳要忙农资社,没法跟着去了,就算谢溧工作回来了,许秀芳也没有时间陪着他,但谢溧没有任何的埋怨,总是默默陪着她,关心她,帮她想一切她会疏忽的、照顾不到的事情。
有谢溧在,许秀芳就有了一根定海神针似的,无论做什么,都不害怕,也不慌乱。
许秀芳跟着谢溧走出家门,四周黑漆漆的,一个人也没有时,她没忍住,就拉住了谢溧的手。
谢溧立马握紧了她的手,小声问:“怎么了?”
许秀芳笑:“没有啥,就是觉得有你在真好。”
谢溧听了,笑:“嗯,我也是。”有你陪着,真好。
两个人去了农资社办事处,许志军正跟许六哥、许秀香几个人,在检查仓库里面的库存。
见有手电筒的光靠近,就知道是许秀芳过来了,许志军道:“秀芳,你怎么不早点休息?这里有我们呢,不会有啥事情的。”
许志军虽然性子比较跳脱,但做事情还是很踏实的,每一样事情,只要是妹妹或者他爹等人吩咐的,都会踏踏实实的完成,还会仔仔细细的检查几遍,确定无误后,才回去休息。
许秀芳笑道:“哥,我不累,再说了有阿溧陪着我呢,这几天重活累活都是阿溧干的。”
许志军就笑了,妹妹跟妹夫感情好,他是乐见其成的。
接着。
一行人将整个农资社办事处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各回各家,许志军照旧跟几个青壮留守在农资社的办事处。
第二天。
许秀芳就将自己带回来的好消息,告诉了所有农资社的人,大家都非常高兴。
于是,干劲就更足了。
有谢大红的反面例子的教训,整个农资社的氛围都很好,也没有人敢故意搞事情了,都齐心协力的抓紧生产,争取赶在农忙前,将采摘回来的果子,全部制作成蜜饯、果脯、果酱……
很快的,许秀芳找李书记购买回来的那些大陶罐,都快用光了。
没办法,许秀芳就又安排人出去,再购买了两百个。每个陶罐都能装500斤,这两百个就是两万斤了。
因为玻璃罐头的生产线还没有运输到黑山镇,就算是运输过来了,那也要一定的时间安装,加调试,再找到合适的工人,培训一部分人,才能开始投入生产。
因此,许秀芳他们还是先将制作好的产品,用大陶罐装起来,再严格密封起来。
等玻璃罐头厂投入生产后,就可以直接将制作好的蜜饯、果脯啥的,送去分装就行了。
蜜饯、果脯等的制作,李书记也询问过,要不要搬到镇上去制作?
搬到镇上去制作,有电有场地,自然是要比深山里面方便的,甚至找工人也完全不成问题,但许秀芳私心里还是想留在深山里面,留给这些山民们来做。这样也能给山里人增加一笔收入。
于是,许秀芳就拒绝了,表示他们山里的农资社这边可以搞定。
李书记自然也明白许秀芳的想法,就没有反对。
……
许秀芳与谢溧的顺利回来,还带来了两个这么大的好消息,许宏达、许强、谢大全、谢铁牛……就连快要退休的何福贵,都找到许秀芳夫妻两人,了解其中情况。
当听说李书记询问许秀芳要不要将农资社的产品,搬到镇上去制作时,几个村干部们,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许宏达是第一个发问的:“秀芳,李书记真有这样问过你?”
许秀芳点头:“嗯。”
许宏达一听,就皱眉,然后抬头时与谢大全对上了视线。
谢大全问:“那你将李书记当时说的话,都跟我们说说。”
许秀芳现在的记忆力很好,一字不漏的,都给说了。
几个村干部听着,都沉默了起来。
许宏达看向谢大全,问:“大全哥,你认为李书记是试探,还是真有这个想法?”
谢大全没回答,就转向何福贵,在这里何福贵才是年纪最大的,阅历最深的。
不仅是谢大全,其他人也不由自主的看向何福贵。
何福贵突然叹口气,道:“十有八九,公社是有这个考虑了。”
这话一出,大家就更沉默了。
感受到气氛的沉闷,许秀芳与谢溧对视一眼,许秀芳道:“大家不用担心,农资社是依托我们所有山民们成立的,所有的产品,也都是我们大山里面的产物,真搬到镇上、县城去做,肯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李书记短期内,应该不会让农资社的生产线搬走的。”
何福贵皱着眉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公社那边也不是李书记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他之所以提了这话,肯定是公社内部,或者说镇上的其他领导层,有了这个想法。”
这一点,许秀芳与谢溧其实也想到过了。
可他们深山的条件,的确十分局限,所有的产品,都只能手工制作,是不可能大量生产的,这样的局限性,看起来就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想要将产品卖出去,卖到更远的地方,那就必须要有批量生产的技术,还要有方便的运输与存储。
可这些,短时间内,又不是许秀芳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