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辅国将军何若,在向谢行之上书的时候,更是言辞之间流露出责备之意来,他在劄子中写道:“将军违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眷命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之高衢,乘无穷之懿勋也!”
何若劄子中所写的这些,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指责”谢行之为了自己对寅朝的忠直,而违背天命人心,辜负了所有朝臣的翘首以待,这才是最大的自私与不负责任!
几日后,在辅国将军何若与陈国公陈镜远两位朝中肱骨老臣为首的朝臣的上书中,他们再度连名劝谏谢行之接受小皇帝的退位诏书,而这回的理由,则加上了之前陈郡黄龙的祥瑞,以及近来平县出现白雉的奇闻,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昭示着谢氏登临大宝的天命所归。
而同一时刻,之前虽然已经知晓自己手无反抗之力,无力回天,但却一直冷眼旁观,病殃殃地暗中看热闹的小皇帝,也将禅让的三道圣旨再次送到驻扎边境的谢行之那里,并下令道:这回谢行之只能接受圣旨,不准再拒。
小皇帝冷眼看着这半个多月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的“瑞兽”,不晓得是谢行之为了给自己造势所为,还是下面的人在溜须拍马,但,彻底心寒绝望了的小皇帝,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很是明白,自己的大势已去,不想再在这个傀儡的位置上坐立难安,备受折磨。
只是小皇帝派人将圣旨送到边境谢行之手中,谢行之却第三次推辞了小皇帝送来的圣旨,自然,他不会听命于小皇帝所下的命令,若是真的“不准再拒”,那么,便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小皇帝说不准再拒便不拒,最后到底是听小皇帝还是他谢行之的?
在朝臣们不加吝啬的赞美之辞中,还有各地不断传出的瑞兽的消息中,眼见人心所归,大势已成,便这样又过了将近一个月,谢行之方才不紧不慢,在某日陈国公陈镜远送去的劄子中简短地批复了一行小楷:尧舜之事,吾知之矣。
也正是在此时,小皇帝的第四道禅让圣旨,又快马加鞭,被送到了边塞的谢行之手中,发誓要向古先贤一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虽九死犹未悔的辅国将军何若,再度“冒死”死谏谢行之,而这一回,谢行之只在劄子中更加简单地寥寥批复了一个字:允。
第130章 册封
坐在窗畔案前, 卢宛正在同身旁的谢璟说话,今日谢璟休息,不曾上学,所以兄妹三人, 这会子都在玉衡院中。
脚步匆匆的女使走进房中, 听到推门声, 卢宛抬眸望去, 望着面前面上一脸肃容, 正向自己行礼的女使,卢宛有些纳罕地微皱了下眉, 笑着问道:“怎么了?”
听到卢宛这样问, 女使微顿了一下, 方才答道:“太太,京外传来消息,摄政王不日便要率领大军,班师回京了。”
在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卢宛身旁坐着的谢晏与谢茉都不由得流露出欢欣雀跃的神色, 尤其是谢晏,开心得站起身来,追问道:“真的吗?爹爹快要回来了?”
掐指算来,谢行之离开京城, 已经有一月有余。
望着稚气活泼的七公子有些迫切询问的模样, 女使笑着点了下头, 谢晏与谢茉两个小孩子愈发欢喜雀跃起来,只是坐在一旁的卢宛与谢璟, 目光却落在面前的女使身上,始终未曾说什么。
片刻之后, 瞧着站在面前的女使,谢璟想了一下,放下手中的书卷,不假思索地问道:“父亲这次回来,可还有什么事吩咐?”
听到谢璟这样问,女使想到自己所听到的消息,面上的神色,不由得复又变得有些收敛起来。
郑重地望着面前的卢宛与年少老成的五公子,女使回禀道:“太太,的确如五公子所言,摄政王此次回来,是已经接了皇帝之前的禅让圣旨,回来登临大宝的,这些正是今日上午的事,奴婢得知了消息,便着急忙慌过来向几位主子禀报。”
卢宛听罢面前的女使的这一番话,不禁愣了一下。
虽然之前便已经知晓,谢行之的再三推辞十有八.九是为了堵住朝中群臣与天下的悠悠之口,但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改天换地的重大消息,卢宛还是不免有些被震住了。
便这样怔愣了片刻,卢宛望着面前的女使,点了下头,神色平静道:“嗯,我晓得了,下去领赏,退下罢。”
未曾料到卢宛的反应会是这样波澜不惊,女使有些茫然了一瞬,然后收敛起心中的万千思绪,应声退下。
谢晏与谢茉还太小,不能明白方才的女使的那一番话,对他们,对整个寅朝的命运走向有多么深重的影响,但谢璟却已经是开蒙几年的大孩子,对方才前来禀报的女使所说的话,都清楚明了。
不晓得是否是早已在平日里周围人过分的敬重与畏惧的态度中知晓了什么,还是聪明早慧,自己已经摆脱了懵懂,明白了什么,这会子坐在未曾说话,只是有些出神的卢宛身旁,谢璟将方才放在膝上的书卷阖上,放在一旁案上,然后侧眸,看了一眼面前的母亲,与年幼的弟弟妹妹。
自从方才听到谢行之将要回京的消息,谢晏便喜气洋洋的,此时此刻,更是抬手牵住卢宛的一角衣袖,眼眉弯弯地笑着追问:“娘亲,娘亲,若爹爹今日开始启程,何时可以到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