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湛不用说了,他跟太子是最早、知道得最清楚的一批人。
整一个晚上,他搂着诸寻桃都没有睡着。
同样的,哪怕没出声,他知道,诸寻桃也睡不着。
夫妻俩就那么僵着,没换动作。
等第二天起来,没睡好的两人身子都僵硬了半边。
看着屋外厚厚的积雪,诸寻桃的嘴张了半天,愣是吐不出一个字来。
因为到这个时候,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上朝离开之前,萧景湛用力抱了抱诸寻桃:
“放心,一切有我。天塌了还有高个顶着,必不会叫你一个小女子受委屈的。”
安慰完诸寻桃,萧景湛才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朝去的。
有人对赵尚书嘀咕,幸亏皇上有先见之明,早早拨了银子,让各地各方严防降雪天气。
假如百姓对昨晚的大降雪没半点防备,这么大的雪,得压垮多少房子,压死多少百姓?
昨晚之前,虽不是人人都能像赵尚书那样,表达出自己对皇上这批银子处理的不合理,
只敢把怨言和不满压在心头。
今天,朝中上下,多少人都是对皇上佩服不已,觉得皇上就是皇上,决策英明。
这银子,花得可太对,太值了。
所以大雪一降,本该凝重的上朝气氛在众大臣对皇上的吹捧之下,倒有几分轻松之色。
为此,太子跟萧景湛的脸色更难看了。
除了太子和萧景湛,还有一人在朝堂上显得格外安静,那人就是赵尚书。
至于原因,都不用具体说明了。
自觉失了颜面的赵尚书气压都快比天气都低了。
皇上日渐对自己不满,赵尚书心中有数。
上次因为诸寻桃的事情,赵尚书丢了女儿的太子妃之位,
直到今日,赵尚书还耿耿于怀,觉得皇上对自己的处置太过分了。
第170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卫首辅乃是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卫首辅想知道什么事情,岂是他一个小小的户部尚书能反抗得了的。
皇上若对此不满,该重罚卫首辅才是,他又有多少责任?
最后,却是他的损失比卫首辅的还大……
赵大人不平!
赵大人强烈反对皇上因为担心降雪问题给地方拨银子,为的也是掰回一城,
把丢掉的面子给捡回来。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尚书之位不可动摇,同时也让皇上明白,他在朝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谁知道,打脸了……
被打脸的人不是皇上,是赵尚书自己。
皇上没有杞人忧天,是赵尚书没有远见,目光太过短浅,顾虑不周。
赵尚书不得不去假设。
假如那天他真得把皇上拦了下来,那么这场大雪一下,
别说是死一群百姓了,哪怕只是多死一个人,皇上也必会把这人的死,算在自己的头上。
一瞬间,额头上冒冷汗的赵尚书总算意识到自己岌岌可危的现状了。
除开这些人的反应之外,独有这么两个若被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人是真得高兴。
其中的一个是跟太子一道,派人去收粮的四皇子。
如此灾情,不用想也知道,粮价必然以一个恐怖的速度上涨。
四皇子可以利用这批粮,做不少的事情!
除了四皇子,朝上最高兴的竟然是站在中间的诸定兴。
诸定兴给了诸盈烟一万两银子之后,并不是就此扔开手,由着诸盈烟挥霍一万两。
所以,诸定兴三五不时就会把诸盈烟喊到自己的身边,
问诸盈烟是什么计划,那一万两银子又是怎么花出去的。
下雪之前,诸盈烟把自己的计划和行动瞒得死死的,只让诸定兴等,
还说,年前会给诸定兴一个满意的答案。
看诸盈烟没有想拖到过年后,诸定兴不满,只能忍下。
大雪一下,诸盈烟对诸定兴松了一口:
“爹,你看到了吗,外面下雪了。”
一直从诸盈烟这儿得不到确切答案的诸定兴心情自然不佳,他语气不善地回答道:
“为父眼没瞎,那么大的雪,岂能看不到。”
诸盈烟笑:“爹,你信不信,这雪会越下越大,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你什么时候能掐会算了?”
诸定兴不明所以:
“更何况,真如你所说,与你何关?”
等等……
诸定兴回过神来:
“你早先与我提到的计划,能与这场雪扯上关系?”
诸盈烟是死过一次的人,这点小心谨慎必须有。
她哪里肯告诉诸定兴,她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场大雪,且她制定的所有计划,都是冲着大雪灾去的。
“许是碰巧吧,女儿心中计划的事,遇上这一场大雪,更容易成而已。”
“说得具体点!”
诸盈烟好不容易愿意松口,诸定兴可不想再等了。
“女儿只是听说,今年江南的收成特别好,觉得是个收粮的好机会……”
诸定兴皱了下眉毛:
“所以,你拿着那一万两银子,全去收粮了?”
诸定兴可不觉得,今年是收粮的好时候。
他们诸家没有粮铺,收那么多粮做什么。
若是新粮的时候卖不出去,变成陈粮又只能砸在自己的手里。
都这个时候了,听到爹还是在反对自己,诸盈烟庆幸她一直防着这位亲爹。
如果早一些时候,她把收粮的事情告诉她爹,
只怕她爹避了避免折本,必要想着法子地贱卖出去。
自己那么辛苦才收购了那么一点粮,她怎么可能让她爹就那么把所有的粮给霍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