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读心后,我成了夫家的团宠(204)

作者:道酬勤 阅读记录

“皇儿自己还没成亲,倒是笑话起景湛打脸,如今与诸寻桃甚是恩爱。”

“臣妾责问他到底是哪儿来的脸看景湛的笑话,凭他是个老光棍吗?”

皇上:“……”

太子:“……”

皇上笑笑坐在皇后的身边:“皇后此话,过于夸张了,你我的孩儿,怎么可能会是光棍。”

“这全天下的女子,多的是想嫁给太子的。”

太子也道:“父皇说得是,更何况,儿臣年华正好,便是光棍,也不该是老光棍……”

萧景湛今年才刚成亲,这是不是说,几个月前的萧景湛也是个老光棍?

这母后的攻击,怎么都是朝着自己来的呢?

他还是不是母后亲生的了。

得亏太子没把这话问出来,不然,皇后给出的答案绝对不是他想要听的。

皇上牵起皇后的手道:

“关于太子妃,朕心里有数,朕绝不会让太子没有太子妃的。”

提到空悬已久的太子妃,皇上的眼神十分森冷。

皇后和太子看到后,对视一眼:

他们母子俩这算是给卫首辅又上了一次眼药。

只是一想到蒋依静都要抱上孙子了,自己可能还没儿媳妇,

皇后又特别想说卫首辅活该,谁让卫首辅先有不臣之心,没把皇室放在眼里的。

“那儿臣就在此多谢父皇为儿臣做主了。”

诸寻桃所说的第一世,卫首辅这只老狐狸终究是他跟萧景湛收拾掉的。

但这辈子,若是父皇能提前替他把卫首辅收拾掉更好。

想到卫首辅这个烂摊子是太子皇时期遗留下来的,太子心里就郁闷。

这算不算是他家祖上无德?

因为皇上的出现,皇后与太子之间的母子对话自然是告一段落。

太子陪皇上、皇后用完晚膳后,便告退。

而这一天,皇上进了皇后寝宫便没离开,直到第二天上早朝为止。

上朝的时候,太子和萧景湛都不忙,因为朝堂上主要的话题都围绕雪灾转。

可皇上提前做了布置,今年死的人比往年的都少,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正是如此,哪怕今天已经是下雪的第五天,大雍朝的气氛倒是不错。

尤其是雪灾闹得凶的地方,对皇上的赞誉之声更高。

所有百姓都在夸皇上是一位心系百姓的明君。

得明君统治,他们这些最底层的百姓才有活头。

不然的话,他们无法想象遇上今年这样的大雪灾,自家十几口人,今天还能活几个。

各地赞誉的声音那么高,皇上在民间的威望可以想见。

最后的结果就是,灾情闹得越厉害,皇帝屁股底下的位置竟然坐得越稳。

这么奇葩的循环,也只此一例了。

皇上心情好,早朝的时候,也不会故意为难人。

加之国库里的银子越来越多,心情好极了的皇帝完全不吝啬,该拨的款,

谁来反对都没用,且延用太子贡献上来的表格之法对泼下去的银子用去,通通做了记录。

要是谁敢在其中做手脚,拿了不该拿的银子,

这账查起来,可比以前的明了容易多了。

第180章 看也没用

一般人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户部的人学会之后,最是清楚。

知道皇上又准备拨款赈灾,户部的人围着赵尚书先展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赵大人,这一次赈灾,您是什么想法。”

户部的人以户部尚书为首,自然是看赵尚书的脸色行事。

赵尚书要反对,整个户部的人就跟着一起反对。

假如赵尚书是同意的,那么他们还可以免了跟皇上唱反调。

皇上的脸色没有因为雪灾的关系,一天比一天难看。

跟皇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尚书的脸,却是一天黑过一天。

国库里花出去的银子一笔比一笔大。

换作以前,这么一个拨款法,国库早被掏空了。

真是如此,赵尚书反而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劝诫皇上该适可而止。

这户部之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就算是皇上,也该多听听他的意见。

问题是今年朝廷不是多了玻璃的生意吗?

皇上银子花得有多厉害,玻璃就赚得更厉害。

这就导致了皇上的银子花了像是没花,赵尚书连找皇上的由头都没有,

赵尚书毫无用武之地,没法发挥了,他的存在像是不存在。

这,赵尚书岂能忍得了?

听到手底下的人偏还要哪壶不开提哪壶,赵尚书直接拿桌上的书往那人的身上扔:

“什么想法?我能有什么想法?”

“朝廷多了玻璃的生意之后,皇上这底气到底是足的,想做什么事情,哪还用得着通过我们户部。”

“皇上说要拨,我们敢不给银子吗?”

“国库里这么多的银子,有一两是你们赚来的吗?

最后一句话,赵尚书说得尤其生气。

因为这句话也是皇上看轻赵尚书的点,同样是赵尚书生自己闷气的点。

玻璃之前,赵尚书是真得觉得,天底下的银子那么多,怎么还那么难赚?

为什么国库要那么大,雍朝需要国库拨款的地方又那么多?

这简直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如今有了玻璃生意,赵尚书才确定,以前的认知不是自己的错觉,

大雍朝是有银子的,这些银子都是好赚的,只是自己赚不到……

所以,为什么诸寻桃一个没念过书的小姑娘办到了,

他,堂堂户部尚书,十几年前的金科状元,学富五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