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得白得了二两多银子,已经觉得过意不去了。
“不用加,这就很够了。”
许秋拍了拍他的肩膀,“工钱要加,奖金要给,你攒着钱留盖屋子用。”
赵小得点头,心里很感激他们几个。
吃完饭杨川也不帮着收拾碗筷,拉着苏云锦就想回家。
还没起身走,大门就被推开了。
是张柳来了,因为天冷张柳就没带小豆丁出来,不知道这会怎么来了。
丁南忙问,“娘,怎么了?”
张柳说:“来了化缘的,我家里没多做饭,想来盛点米饭给他们。”
一听是化缘的,杨川就猜是镇上的那几个和尚。
他忙跑出去瞧。
就见几个和尚穿着发白的补丁棉袄,正规矩的立在门口。
杨川想把人往杀猪场里请,可一想到这是杀生的地方,又没敢张口。
“几位大师还没出镇子?”
老和尚朝他一笑:“我们师徒路过此地,见这方圆没有寺庙,就打算留在此地。”
杨川忙说:“那好啊。”
风雪大,几个和尚站在门口一会就落了一身雪。
杨川还是想把人往院子里请,“我这是个杀猪场,你们要是不介意,就进来躲躲雪。”
老和尚双手合十,“善哉善哉,我们师徒就不进门叨扰了。”
杨川也不勉强,又问他们:“几位可有去处?”
老和尚说:“村口的木屋方能躲雪。”
那村口的木屋破旧的不成样子,杨川估计他们是没地方去的。
“几位要是不嫌弃,就住到村里来,我给你们找个空屋子住?”
老和尚又朝他微微躬身,“谢施主好意,不必了。”
杨川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有什么规矩,也就没多说。
张柳盛了饭,几个小哥儿跟着捧出来。
给几个和尚每人一碗饭后,苏云锦又拿了腌冬菇出来。
杀猪场都是荤菜,没菜给他们吃,只有这腌菇子算是素菜。
几个和尚化了缘,都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多谢施主。”
道完谢,几人转头就走进了风雪里。
杨川立在门口看,觉得他们住破屋也不成。
他跑回屋,“哥几个,做做好事,咱们去给他们补补屋子,好歹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第171章 想“发财”的两口子
下午,杨川忙湿了袄子才回家。
苏云锦就知道他要湿衣服,这会正架着柴火烧热水。
“快,把袄子脱了坐到锅洞跟前烤烤火,热水就好了。”
杨川点头,随手就脱了袄子,挨着火堆才觉得暖和了。
苏云锦就跑到屋里给他找衣服,拿澡盆。
杨川就说他:“别忙,我自己弄,也不是多冷。”
苏云锦边忙边说:“怎么可能不冷,我看你手都冻红了。”
杨川烤着火,觉得身上暖和了就自己打水进屋洗了澡。
苏云锦装了个汤婆子放到被窝里,又把他的里衣拿到炉子跟前烤。
“帮他们修好了屋子?”
杨川泡在热水里,“我们去的时候他们的破屋已经修了一半了,屋里收拾的可干净了,我们几个就给找了几个破床,拿了被子过去,大哥还给拿了粮食。”
苏云锦就有点奇怪,“按说行脚僧都是有自己的庙宇的,也不可能大冬天的还在外头走,他们是不是遇着什么事了?”
杨川从澡盆出来,“他们没细说,只说为了避祸才一路来到了这里,而且他们打算留在这,要在前头的山头上盖庙,已经找过镇长了。”
苏云锦问:“那这庙好不好盖?”
杨川接过他手里热乎乎的衣服往身上穿,“好不好盖先不说,这盖起来的银子从哪里来?他们现在连饭吃都没有。”
苏云锦一想,也是。
杨川见他皱着眉头,就去捏他的脸:“行了,小菩萨,这是开春后的事了,到时候没钱咱们就凑一点,一点一点的凑,总能盖起来的。”
苏云锦说,“说的容易,你一年能挣几个钱?”
说到钱杨川就去拿钱袋子,“分红得了二十四两,我又掏了三两给几个汉子,又把少丁南的四两药钱给了,但老许还了我十两,一共还剩二十七两。”
苏云锦接过钱袋子,就把钱盒子给摸了出来。
“还成,加上卖粮食的钱还剩下不少。”
苏云锦说着搂着钱盒子就要去算账。
杨川看他要算账就乐,“家里还有两只羊没卖,卖了也能挣五六两银子。”
苏云锦拿出算盘,“卖了两只羊就把大哥的钱给上,欠一年了。”
杨川点头,掀被子上床,“卖了钱就给,要说还是养牲口划算,喂一年就能回本,家里还落了四只羊,这活能干。”
苏云锦说他:“那你还不让多喂,你看大哥和二婶家,都要卖十多头羊出去,桃子家今年都有五六头羊卖,能赚不少钱。”
杨川摆手:“也忙人啊,他们家里人多,有功夫忙,我这有时候上午送肉下午收猪的,一天都在忙,都让你一个人收拾,累坏了怎么办?”
苏云锦算好了钱,就把钱盒子往柜子里搁,“不喂就不喂,我也怕自己收拾不好,等明年还要忙铺子里的事,确实也喂不了。”
杨川朝他招手,苏云锦就坐到床沿上。
杨川问他,“还剩多少钱?”
苏云锦就笑:“说来也奇怪,每回算账都要剩七开头,这算来算去还剩七十两。”
杨川没想到还有这些,“我以为给了小灿七十两家里就不剩多少了呢,还有这么多?”
苏云锦说,“说来说去,家里就拿出去了三十两,那四十两是老爹给的转铺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