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这本杂志的销量很好,封底上还写着投稿地址。
【本杂志稿费千字八十元起,稿件一经录用,待遇从优。】
简梨抄下这本杂志的投稿地址,准备先投个几篇练练手。
另外一本杂志就很小众了。
简梨上辈子听都没听过这本杂志的名字。
料想也是很快就倒闭了,压根没活到千禧年。
简梨之所以把这本杂志定为自己的备选,就是因为这本杂志其实很前卫。
它是一本热血漫画杂志。
说起漫画杂志,其实这几年最火的杂志就是《画书大王》。
简梨家现在还有很多本,这本杂志也是她看的最多的漫画杂志。
可随着《画书大王》在1995年闭刊,市面上也多了不少漫画杂志。
甚至还有不少杂志引入了国外和香港的漫画版权。
在《画书大王》闭刊之后,陆续也出现了一些类似《卡通王》《科普画王》《北京卡通》等一系列漫画期刊。
但这些漫画杂志都基本集中在中小学生中,内容也多是科普教育为主。类似日本《jump》那种定位的漫画,很少很少。
如果用国内的漫画阶段来划分,那么《画书大王》算是第一阶段,这些教科为主的漫画就是第二阶段。
而简梨手里这本,则已经先行到了第三阶段。
它以综合各个年龄段为主,其中的连载漫画,更有一丝热血少年漫画的味道。
简梨上辈子的一大爱好就是看漫画书。
上大学时候,她甚至还给漫画杂志投过稿子,那时候的纸媒尚有余温,她画出来的漫画也被录用过几次。
等到后来杂志不行了,简梨也成了社畜一枚,再也找不到在大学里优哉游哉画漫画的心情……
简梨翻看了一遍杂志,觉得这或许是个好机会。
她画功一般,但胜在见过很多类型漫画,而且之前的漫画也被人称赞是有一点独特的风格。开一个长篇连载的漫画,对她而言故事性不是问题。
简梨在计划书上写下——文学杂志投稿
漫画投稿。
要开一本长篇漫画,需要的准备工作不少,人设剧情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
简梨忙的热火朝天,外面的声音打断了她。
“妈,你怎么来了?”
窗外传来的声音苍老中带着和煦。
“我听长源说,小梨好像是吃错了药,身体不大好。我来看看她。”
简梨撇嘴。
她吃错药生病都是上半年的事了,她爸当时还带着她去找葛长源看过。
她奶奶倒好,这都过去大半年了,现在想着上门来看她了。
第23章
黄桂花手上是一个沉甸甸的布兜子。
刚进院门, 她就放下手里的东西作势要帮王梦梅搭衣服:“哎呦呦,咋一下子洗这么多的衣服?”
王梦梅没话讲,只把刚从洗衣机里洗出来的床单擞的啪啪响。黄桂花也不是真的要帮忙, 五指敞开站在那儿摸一两下,装个样子而已。
简锋也闷着头, 让他妈进屋坐。
黄桂花看着这个自己曾经生活了好几年的屋子, 舔舔嘴唇:“我还是不进去了, 等会儿去接老四家里的……”
一进屋,她就能想起之前那个死鬼男人,黄桂花不进。
简锋从屋子里搬出一把小靠椅, 黄桂花就坐在小靠椅上。
黄桂花左看右看:“你们添洗衣机了。”
简锋:“是。”
他当初接手的这个家, 是家徒四壁的家。
最开始连张床都没有, 还是后来上班了,他跟个到处衔泥的燕子一样,一点点把屋子填满。等到他有了自己的小燕子,家里东西更多了,但是大件却总是凑不够钱。
直到现在,家里满打满算也只有电视机和洗衣机两个大件。
黄桂花:“看着还挺新的,刚买没多久吧?”
简锋:“是没买多久。”
黄桂花:“你们现在做点小买卖, 是比你两个弟弟强, 老三现在当医生,一天到晚忙不说, 钱还少。老四更是了, 说是挣钱, 其实挣的全是债,一到下半年就得去要债……”
多新鲜呢,过去的几十年, 简锋从来没从他妈嘴里听过他一句好。
黄桂花以前常挂在嘴上说的,都是他不聪明又不会读书,所以要对弟弟妹妹们好,将来也能借上一把光。
现在他来借光了。
黄桂花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各家的不容易,在她嘴里,老三葛长源在市里医院当医生,竟然还不如简锋当工人一个月挣的多。老四葛长峻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做生意都做成“负翁”!光鲜亮丽的两个儿子,眼瞧着就要上街讨饭了。
“你说你要去学大车,我觉得要不还是算了吧。”
图穷匕见。
黄桂花说道:“那边那个,老葛的大儿子葛长风,他不就是个班车司机?他自己一天到晚的在外面跑,媳妇后来都跑了,我不是说小梅一定干这种事,可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简锋脸色涨红,王梦梅也被气的不轻。
黄桂花慢条斯理,一推二五六,谁看不出来她是给另外两个儿子找说辞呢?
有时候王梦梅都佩服这个老太太,说得了狠话,也拉得下脸。早些年赶简锋时候疾言厉色,现在却能端着一张笑脸上门。
王梦梅皮笑肉不笑:“我可不是那种丢下男人孩子就去过别家日子的人。”
这话里赤、裸的讽刺,黄桂花却像是没听懂似的。还能镇定自若:“你昨个找你俩弟弟,给我吓一跳,我还以为你是遇上什么大事了,赶紧过来看看。一看你过的还好,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