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欺君之罪(227)

作者:张佳音 阅读记录

现如今,县城以县衙为中心,建成宽敞的四方街,宽阔的街道向四方延伸,商铺有序地林立在街道左右,百姓行商穿梭在其中,神色怡然。

东西一条街上,皆是客栈酒楼食肆,东街上一间名为“四方客栈”的客栈大堂里,机灵的伙计刚带着两个住店的行商进到客房中,便悄悄凑到掌柜跟前,小声道:“掌柜,那俩人不对劲儿……”

掌柜一听,小心地瞧一眼客房的方向,压低声音叮嘱。

伙计便出了门。

傍晚,两个行商从客房中出来,装模作样地跟掌柜打听县里吃食和特产,方才出门。

掌柜和伙计对视一眼,尽在不言中。

两个行商边走边四处打量,神色之中不掩震惊和贪婪,时不时耳语交流,踩点,做标记,天色暗了方才回到客栈之中,假作休息。

第二日第三日皆是如此。

第四日夜半,整个仁县寂静无声之时,两人悄悄攀窗爬出客房,潜入到漆黑的街巷中,不多时,与一行同伙聚首。

他们低声用着蛮语交流几句,便持着凶器悄无声息地摸向一间白日里客似云来的成衣铺子后院。

探子踩点了几家铺子和几家富户,他们今夜大干一场,立马就能发达。

歹徒搭人梯攀墙而上,用皮子铺在墙头,隔住尖锐物,小心地翻身上墙……

“咻——”

“咻咻——”

几只箭破空而来,墙头上还未坐稳的三个歹徒瞬间栽向墙下。

其他歹徒察觉到危险,持刀转身,作防卫状。

同一时间,十来个衙役拔刀,欺身而上,配合着缉拿歹徒。

打斗声,兵器相撞声,痛呼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附近的宅子里,皆门户紧闭,其中一家,房中传出窸窣的声响——

“又打起来了?”

“听声儿是。”

“好像又没声了……”

“应该是抓住了,睡了睡了……”

巷子里,衙役们结束行动,死的拖走,活的带回县衙。

翌日,平平无奇的清晨开启新的一天。

自打仁县越来越好,客商增多,突厥探子也越来越多,县衙有令,若是发现有异常之人报与衙门,衙门进行调查后,抓捕归案,将予报案人以赏金奖励。

是以,本地百姓察觉到不对,立即便会悄悄派人向衙门举报。

这两年,县衙和百姓配合得当,百姓看歹人的眼越来越厉,县衙的衙役们抓探子也越来越敏捷,伤亡越来越低,治安也日渐变好。

百姓习以为常,巷子里,相熟的凑在一块儿议论起昨夜的事儿——

“你们听说了,昨晚上又抓了。”

“这是今年冬天第几次了?”

“一到冬天,那些突厥强盗就猖獗,什么时候能消停?”

“不撞南墙不回头,潜进来的人少,讨不了好。”

……

武阳穿着齐整的衙役服,腰上挂着衙役的佩刀,手握刀柄,一身正气,威风堂堂地穿行在巷子里。

有识得她的行人,问好:“武衙役,巡逻啊。”

“正是。”

有人打听:“武衙役,昨夜抓了几个歹人?是突厥的吗?”

“莫要打听。”

武阳严肃回应,昂首挺胸地继续向前巡视,待到面前无人,终于绷不住,露出一个得意的憨笑。

两年前,武阳她们几个女子通过初考,待到复考时,皆成绩优异,顺利通过,只是终考比武,其他人均落败,最终从全县选出二十个衙役,只有武阳和另外一个女子成为了仁县开天辟地的第一批女衙役。

两人引以为傲,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去练武,屡次建功,抓了许多歹人,也受过伤,流过血。

全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两个女衙役,她们的名声甚至响彻整个云州,也有行商听说了女衙役的威风,将他们的故事传到了中原各地。

而其他闯到终考比武的女子,则获得了进女学的机会,后来有陆陆续续招过一些本地的普通女子,既可以进学,也能赚护卫的酬劳贴补家用。

马上要走出巷子,走到人流密集的四方街上,武阳收起笑脸,姿态越发威严。

四方街正中,乃是一块长宽十步的四方形空地,常有商贩在此挑担售卖,街西北乃是一座二层茶楼,再往里,便是女先生们无偿教授百姓之所,旁边,是本县唯一的一间书肆。

再往深处,便是县学和女学,仁县学风浓郁之所在。

武阳走到书肆前,瞧见一熟悉的倩影,目光便挪不开,脚下也停了。

书肆中的女子空着手回身,见到她,灿若桃花,“阿阳~”

武阳不受控制地跟着笑起来,明知故问:“先生,买书啊。”

她像个大狗,若是有尾巴,飞快地摇晃。

乔四娘笑盈盈道:“来看看有没有争娘子的诗集。”

争娘子的文名,先在南边儿显露。

她的作品,不同于女子们惯常读得闺阁之作,见识广博,气度不俗,不拘一格,又有女子的婉约细腻,是以话本和诗集在闺阁之中十分受欢迎,连男子都会买来拜读,是以书肆卖的极紧俏。

外人不知争娘子真身是谁,她们这些人却是读过话本的,知晓是方静宁,一路同行到云州,又有共同的秘密,读起来便体会颇深。

武阳不知道争娘子是谁,只献殷勤道:“我每日巡逻,日后每日过来帮先生问问,一定帮你买到。”

乔四娘走在武阳身边,言笑晏晏,“我请掌柜帮我留了一册。”

武阳失去帮她的机会,瞬间失落,眼尾都垂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