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潇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天与地。万家灯火已寂,他仍能寻见日出的方位。他道:“公主行事光明磊落。”
戚饮冰压低了嗓音:“公主的阴险狡诈,早已融入了骨血里,成为她神智的一部分,她自己可能都没察觉。你记不记得,父亲曾经教过我们一个行军的方法,叫做‘投石问路’。你们在山海县的那段日子里,凌泉就是她手中的一颗石子……”
谢云潇打断了她的话:“你多虑了,凌泉是武功最高的侍卫。他出门办事,万无一失,公主一向信任他。”
戚饮冰在屋子里踱步一圈,终是没忍住,又急又气地质问道:“我听说,二皇子临死前,骂你是高阳家的一条狗,这你也忍了?”
谢云潇仿佛什么也不介意似的,冷冷淡淡地说:“你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戚饮冰唯恐他彻查军营,闹出一场无妄之灾。她补充道:“这些消息都是秋石亲口告诉我的,你也别怪他,他和我相识十多年,我们一块儿驻守过月门关,情同骨肉,亲如手足……”
桌上蜡烛“啪”的一声,爆开一朵灯花,闪过一团光焰。烛火飘忽不定,这间宽敞的屋子又显得昏暗不明,谢云潇的神色隐在阴影里,令人无从琢磨。戚饮冰久久地凝视着他,她只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如此疏远,如此遥不可及。
谢云潇毫不留情:“秋石在送信的路上遇见了你,他听从你的命令,犯了叛主之罪,按律当斩。”
戚饮冰心中的怒火狂烧。她高高地举起手,直指着谢云潇,严厉地训斥道:“好小子,你有本事冲我来!秋石信任我,我灌醉了他,从他嘴里问出了话,你敢杀他灭口?!”
谢云潇的长剑蓦地出鞘一寸,凛冽的剑光闪了几闪。谢云潇与戚饮冰对视之际,像是在看待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不答反问:“你不杀无辜之人,为何对华瑶下死手?”
戚饮冰的内功极为深湛。即便她不吃解药,也能在两个时辰之内清除一切毒素。
方才她吃过了药,又运过了内功,如今她的体力恢复了七八成,随手一掌打下去,竟把一张木桌拍成了碎末。
她沉吟了一会儿,才说:“华瑶并不无辜,雍城的税银,早已被华瑶拿走了一半。华瑶勾结凉州商人,在凉州东境的土地上,种植培养羌羯的农作物,她侵占的田产,至少也有上万亩……这位公主的罪恶行径,你是一概不知,我和父亲怎能不担心你的处境?”
谢云潇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她的态度。
他依旧平静地解释道:“去年冬天,羌羯的军队越过边境,四处烧杀抢掠,数千亩良田因此荒废。这些荒田被公主分给了凉州东境的流民。所谓‘羌羯的农作物’,名为土芋,二哥也见过,比起稻麦,土芋更耐旱,长势更快,出苗后两个月,便能收获果实,可用于救灾赈荒。”
谢云潇说的都是实话。在华瑶的治理下,雍城的元气恢复得极快,土芋也出现在了穷人的饭桌上,使他们熬过了去年的饥荒。
戚饮冰听他这么一说,不再讨论“侵占田地”,只把话题转回税银:“就算公主这方面做得不错,她也不应该挪用雍城的税银。她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实在算不上光明磊落。”
哪怕是再迟钝的人,都能从谢云潇的语气中听出一丝不耐烦。他道:“公主既有慈悲之念,又有仁义之心,不过你固执己见,我何必多费口舌。”
戚饮冰扭头看他:“你好大的架子,我话还没说完,你就跑了?!”
剑风凭空乍起,荡开了两扇木门,转瞬之间谢云潇已经走远了。
戚饮冰飞快地追了上去。她知道谢云潇的耳力极其敏锐,便用一种轻微的气音向他传话:“你知不知道,父亲遭遇了什么?”
谢云潇立刻驻足了。
第124章 静候悬鱼际 古今成败,世代兴亡,不过……
天边滚过一道道闪电,雷声轰隆,汹涌而至。
雨水似有瓢泼盆倾之势,不断地浇灌着大地。雾气变得更浓了,浓得几乎散不开,周围的一切都化作了渺茫的虚影。
走廊上没有一盏灯,戚饮冰肃然静立着,立在湿冷的寒夜之中,她周身像是笼罩着一层严霜。
少顷,她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去年冬天,父亲在月门关抗敌,受了重伤。他伤还没好全,就收到了大哥的死讯。”
谢云潇心绪已乱。他只问了一句话:“现如今,父亲痊愈了吗?”
戚饮冰抬起头,脸上是一种惘然的神情:“父亲心力交瘁,人也苍老了许多。他经历了丧子之痛,两鬓都添了白发,内功折损了大半,武功比不得从前,却还是没时间休息。凉州以北的那些国家,无一不想独占中原……咱们凉州人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你是知道的,云潇,咱们活得太难了。”
她暗暗地苦笑一声:“这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的过下来,有多少人在战场上牺牲,又有多少人在灾荒中伤亡?朝廷不仅克扣凉州的军饷,还使出了卑鄙的手段,谋害了大哥和凌泉……难道你心里就没有一丝怨恨吗?”
谢云潇还没回答,戚饮冰急切道:“就算你放下了国仇家恨,你也必须明白,华瑶的城府极深,心肠极歹毒,她和我们注定不是同路人。”
雨势愈发澎湃,渐渐从一串串水珠变为一重重水帘。雷电伴随着风雨,搅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声浪,谢云潇再也无法静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