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又有几个胆大的青年绕过士兵,冲到囚车的附近,向着囚犯投掷石块,众人拍手叫好,士兵仿佛是顺应民意,也不再阻拦众人。
数百名群众一拥而上,只为报仇泄愤,囚车的四面八方围满了人,浓烈的血腥气弥漫开来,士兵大喊道:“肃静,退后!肃静,退后!”
人群渐渐地散开了,士兵高声道:“肃静,退后!违令者,从严惩处!”
街边一栋高楼的厢房里,华瑶临窗而立,金曼苓、沈希仪、白其姝都站在她的身侧。她们共同观望囚车游街,人潮退散之后,囚车中的囚犯满身鲜血,那七人之中,四人已死,三人重伤,也将不久于人世。
如此血腥的场面,落在白其姝的眼里,却是很有意思的。
白其姝唇角微勾,轻轻地笑了起来:“他们竟然被活活砸死了,我看见一块大石头,刚好砸到一个人的头上,他的脑浆立刻开花了。”
她认为自己言谈风趣,给华瑶讲了个笑话。她侧目,观察华瑶的神色。
华瑶无悲无喜,没有一丝表情,从始至终,她一直冷眼旁观。街道上血水流淌,血腥气也飘到了半空中,民众的情绪逐渐平静。有人在说话,有人在走动,有人在哼唱《启明歌》。
嘈杂的声浪此起彼伏,华瑶的心中仍是一片寂静。
华瑶陷入沉思。
现如今,华瑶是宛城的城主,也是民众尊崇的公主。她借助鬼神之道,为自己树立威信,民众坚信她是“神女下凡”、“真龙天女”、 “启明星转世”。
华瑶偶尔得空,便去医馆、药房、诊所、医药局探望病人。她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感到疼痛,就在心中默念她的事迹,倘若他们足够虔诚,她会减轻他们的痛苦,保佑他们长生受福。
汤沃雪及其学生的高超医术,治愈了大部分病人的病症,这些病人却不感念大夫的恩德,只把华瑶奉若神明,四处宣扬她神力通天。
启明军的士气越发高涨,华瑶的根基十分稳固。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全然无害的,华瑶还得谨慎行事,以防有心之人借势而猖狂,利用舆论,煽动百姓。
她还记得,昭宁十四年五月下旬,嘉元长公主的驸马和女儿都被凌迟处死,死在闹市街口,围观的民众也是义愤填膺,痛骂乱臣贼子,高呼圣上英明。
华瑶很淡地笑了一下,又说:“前天我收到了许敬安传来的捷报。她攻下了秦州中部以南的三座城池,我们攻占秦州南境,指日可待。”
沈希仪由衷地祝贺道:“殿下洪福齐天,再过半年,您一定能统一秦州和康州全境。”
第159章 兴未尽 重铸货币
华瑶道:“岱州、凉州、西潭、兴庆这四个省份,我也势在必得。”
沈希仪道:“殿下与凉州已经结盟,岱州不敢违抗您的命令。西潭和兴庆兵力薄弱,只要占领了康州,西潭和兴庆自然会归顺。”
华瑶转过身,看着沈希仪:“我们必须尽快攻占康州全境,稳定时局,安抚民心,与百姓共享太平之福。”
沈希仪听出了华瑶的话外之音。她连忙道:“微臣愿为您献计效力。您贵为天下之主,天下人终将臣服。”
华瑶的目光一转,又望向了金曼苓。
金曼苓微微躬身,姿态格外恭敬。她比华瑶年长四十岁,又没有内力护体,鬓角的头发已是一片花白。她弯腰时,华瑶还看见她的头顶有一点秃了。
华瑶曾经有过很多老师,其中一位女老师也是秃头。那位女老师总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辅导华瑶,那时候华瑶年纪还小,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个习惯,当她见到略微秃头的女性长辈,她的心里会生出一种微妙的亲切感。
华瑶双手背后,沉声道:“你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金曼苓又把身子站直了,说话的语调缓慢而清晰:“殿下在秦州建功立业,拯救生灵之苦,匡扶社稷之重,固然是明君圣主,臣民恭敬而顺服。殿下入主秦州已有半年,这半年来,殿下励精图治、任贤用能,不少城镇恢复到了原状,百姓的衣食住行又有了保障。”
金曼苓进谏的方式,也很像华瑶的老师,欲抑先扬,欲贬先褒,华瑶从小就听惯了,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因而,华瑶平静地回应道:“有话直说。”
金曼苓分外恭顺:“微臣有感而发,还请殿下海涵。”
随后,她又说:“百姓聚居的村庄城镇,修建了不止一座哨岗。贼兵行凶作乱,岗卫便会敲鼓,附近的哨岗也会一同敲鼓,鼓声传得很远,如同边境的烽火狼烟。启明军及时出兵,可把贼兵一网打尽。微臣有幸见识过三次,深感殿下治军严明、用兵神妙,秦州百姓得以安享太平。”
华瑶点了一下头。她还是很喜欢听别人夸赞她。
然而,金曼苓话锋一转:“上个月初,微臣从岱州出发,前往秦州宛城。踏入秦州地界之后,微臣路过四座大城、十六座县城、乡镇二十七处、村庄六十五处。十分之三的村镇已被叛军焚毁殆尽,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作坊变成了空坊,良田也变成了荒田。”
厢房里寂静一瞬,阳光似乎也暗淡了。
金曼苓直言不讳:“殿下剿灭了叛军,微臣钦佩之至。美中不足之处,便是叛军遗留的问题,至今未能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