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宋婵娟不相信似的,若缘忽然在原地蹦蹦跳跳,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响,像是仓鼠啃食木头,果然没有丝毫仪态可言。
宋婵娟大吃一惊。
若缘拉住宋婵娟的手腕,牵着她在树林中一路奔跑。
她们跑了一个小圈,裙摆在风中摇曳,秋日的斜阳照在她们的脸上,世间万物似乎沉静下来了。
凉风也有秋天的气息,她们闻到了落叶与浮萍,看到了花香和鸟语。
若缘脸不红气不喘,宋婵娟已是汗流浃背。
宋婵娟不管不顾地躺到了草地上,若缘也就躺在她身旁,毫无理由地,她们畅快地笑了起来。
宋婵娟的笑容还有几分自嘲意味。她只觉得自己命苦。
若缘却在想,只要她和宋婵娟再近一步,或许能从宋婵娟这里打探到东无的消息。
说到底,东无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如果若缘找到了东无的弱点,再把这个弱点告诉华瑶和方谨,或许华瑶和方谨就能合力把东无杀了。
把东无杀了,若缘在心中默念。
虽然若缘远不如东无,但她总有一种预料,她可以杀了他,她可以报仇雪恨。冤有头,债有主,她全家上百口人的冤债,他是一定要偿还的。
*
接连几日暴雨过后,永州南安县雨过天晴。
雨后的田野上,凉风飘荡,吹来野草的清香。阳光是淡金色的,把河水照得波光粼粼,犹如一片碎金流影。
华瑶牵着谢云潇的左手,与他一同走在田野与树林交界之地。
他们二人穿着布衣、戴着斗笠,各自背着一只竹筐。那竹筐里塞满了杂物,甚至还有一只新鲜的白萝卜,根须上沾满了泥巴。
他们二人的装扮,很像是山野村民,正要去外地赶集。
华瑶的心情很好,只要再翻过一座山,她就能抵达槐花村。先前她命令齐风传信给秦三,让秦三率领一万精兵,驻守槐花村,静候她的大驾。
华瑶相信齐风的忠心,也相信秦三行军作战的能力。这原本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计策,然而,当她走到山脚下,却看见一群逃难的村民。
华瑶连忙拦住一人,刚想问路,又不敢泄露自己的口音。她不会说永州方言,只会说官话,如果她出声讲话,村民都会察觉她是外地人。
华瑶扯了扯谢云潇的衣袖。
谢云潇祖籍永州,也算是真正的永州人。华瑶理所当然地认为,谢云潇应该会说永州方言。
谢云潇正当犹豫之时,那村民急忙道:“跑,赶紧跑,村里发大水,水性不好的人,别去,咱都跑了,不要往村里走了……”
话未说完,村民已经跑远了。
华瑶仔细回忆村民的那几句话,学到了当地方言的特点。她自顾自地练习几句,又很大胆地拦住另一位村民,认真地问:“村里可是发了大水?咱还要不要往村里走?”
那村民立刻回答:“不要走了,快跑吧,桥塌了,路没了!”
华瑶又问过几个村民,大概明白了槐花村的状况。
昨夜槐花村的河水暴涨,漫过了农田,淹过了草棚,黄泥路也冲垮了,村民纷纷逃难去了。
华瑶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她默默地站在原地,又过了片刻,她牵着谢云潇,登上了一座高山,从山顶俯瞰四面八方。
果然如同村民所说,槐花村已经无路可走。
扶风堡原本有一条官道,直达槐花村,正因如此,华瑶才会命令启明军前往槐花村。而今,暴涨的河水阻拦了华瑶的去路。那河水汹涌奔流,周围的地形地貌彻底改变了,全然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华瑶决定绕到附近的村镇,打探一下启明军的消息,等到两三天后,河水退去,她应该就能与启明军会合了。
第181章 试问浮生几度 “我出门了,你安心等我……
傍晚时分,黄昏已至。
华瑶和谢云潇走过四十多里山路,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一座破庙。
此地荒废多年,杂草丛生,青苔遍地,砖石砌成的墙壁又有几条裂缝,神像上落满了蛛网灰尘。夕阳映照着破败的木门,光影也分成了两段。
华瑶四处转了一圈,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谢云潇放下竹筐,拿出一只木桶。他提着木桶,去庙外的一条清溪里取水,又返回寺庙之中,准备把屋子打扫干净。
华瑶忽然走到他面前:“天快黑了,我去镇上买点东西,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
谢云潇道:“你何时回来?”
华瑶道:“不知道,我尽量快去快回。”
谢云潇欲言又止。
华瑶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你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谢云潇略微偏过头,低声道:“你独自出门,若是遇到危险,无人助你一臂之力。我不知道你的处境有多危险,只知道守在这里,等你回来,岂不是太不称职?”
确实,谢云潇不仅是华瑶的驸马,也是华瑶的近臣,他应该和华瑶形影不离,尽心尽力地保护她。
华瑶明知故问:“你想陪我一起去吗?”
谢云潇牵住她的手腕。她稍微使上一点力气,想把自己的手腕抽出来。但她并未挣脱他,他又朝着她走近半步,与她的距离近在咫尺。
华瑶解释道:“你身姿颀长,举止端方,很容易引人注目,就算你戴着斗笠,旁人也能看出端倪,只要和你说上一句话,就能猜到你绝非等闲之辈。你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江湖痞气,也不像是闯荡江湖的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