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135)+番外

作者:蘅皋向晚 阅读记录

这种兴奋一直持续到她回到家里。

到了家里之后,迦陵便迎上来说:“晏先生打发人给姑娘送了一盏灯。”

灯笼是个兔子抱着和身子差不多的汤圆,很是憨态可掬,黛玉噗嗤笑出来,便猜到这灯笼是谁送的,让迦陵挂在了床头。

第64章 状元

贾敏有会看到了,倒是夸了一句很是新颖,也没问是谁送的,倒是黛玉有些心虚,左顾右盼的。

贾敏见状心中暗笑,又有一点忧愁,担心三月的武试,不知道林璟能不能顺利考中。她和林海其实心中已取中了林璟,如今昭宁帝刚登基,上有太上皇,下有兄弟,朝中也因此拉帮结派。

林家向来独善其身,只跟着昭宁帝,不结党营私。但是架不住其他人要拉拢林家,之前王子腾的夫人李氏话里话外都是要做媒的意思。贾敏打哈哈,才没说起这个话题。

作为林家唯一的孩子,黛玉的婚事定会成为他人拉拢的手段方式,所以她和林海就想早些定下婚事来,而林璟孤身一人,无派系牵扯。

但林璟唯一的不好,就是出身不好,起点太低了,而且又是从武,林家于他的助力并不大,只能靠林璟自己打拼出来,若是他仕途不顺,到黛玉可以出嫁的年龄还未曾有一官半职,林家也舍不得嫁黛玉。

所以贾敏格外担忧林璟此次的会试,因此,在黛玉想提出去庙里的时候,贾敏便同意了。

贾敏邀请了赵氏带着章凝一同前往,赵氏先去的林家,刚入大门的时候,她掀开帘子便见着林丛默进了林家。

赵氏下了马车,好奇问姚黄:“我刚看见个小哥儿,是你家的亲戚吗?”姚黄回道:“是我们老爷的族孙,老爷见他学问好,就一路提携,让他去书房读书。”

“这么说还是个学子?”赵氏继续问。

“已经是举人了。”姚黄话里很是自豪,“比我们老爷当年考中举人的年纪还小些。”

赵氏自然是知道林海的美名,忍不住赞一句:“倒是少年才俊。”

赵氏和姚黄说话的时候,章凝难得有些沉默,虽然过去了将近两个月,但是那个青竹的身影仍记忆犹新。

贾敏和赵氏乘坐一辆马车,黛玉和章凝乘坐一辆马车。见眼前没有孩子跟着,赵氏又对着贾敏夸了林丛默。

她问道:“定亲了没有?”

“怎么,你想做媒不成?”贾敏知道赵氏出身大族,交际广泛,故此一问。

“我倒是想喝杯媒人茶。”赵氏笑着说道:“林哥儿一看就非池中物,自然是要早早下手的,我母亲的娘家,还有我娘家都有好姑娘。”

贾敏闻言却说道:“只是他家境不太好,父亲早逝,除了寡母还有一个妹妹,家里只有一些薄产。”

赵氏却道:“只要人品出众,还怕没钱吃不上饭吗?”

“默哥儿性子有些傲气,若是仗着家里有钱财就洋洋得意的,怕是不愿意。”贾敏怕赵氏给林丛默找一个家里有财的媳妇,忙说道。

“我知道,自然是门当户对的。”赵氏是个热心肠的,便记下了。

大人在谈论婚事,黛玉和章凝说起来自己的作坊,“前几日来了信,说是姑苏的作坊又扩张了,而且织出来的棉布又软又细,董大娘说想运一些在京里卖。”

“虽然有银子还有铺子,但是但因此事开个铺子也太麻烦了,我听说表嫂陪嫁里有布店,想放在表嫂的铺子卖。”黛玉让人去打听了街上有名的布店,知道了街上生意比较红火的一家是赵氏的陪嫁。

“这有何妨,你直接我娘说就是了。”章凝说道。

“我若是直接说,我怕嫂子为了面子就答应我了,到时候再出岔子伤了情分。”黛玉心中也有担忧,所以让章凝传话。若是赵氏觉得不妥,让章凝回绝黛玉,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行,我和我娘亲说说。”章凝也了解一点生意,笑着问道:“既然要放我家铺子寄卖,不先送我一些吗?”

黛玉点了点她的额头:“少不了你的,若是这事成了,你的四季衣裳,我都包了。”

“那好呀,为了这衣裳,我也得说服我娘亲。”章凝手抚摸上黛玉的衣服上的绣花,“我就觉得你的衣裳和旁人不同,早就想做一身了。”

“回头我给你些花样子,都是我闲来无事画的。”黛玉笑着说道。

说着话也不觉的路途遥远了,她们去的是护国寺,知客僧早已等候在门口,领着两个小沙弥等候。

贾敏回了礼,便带着人往寺庙里走去,护国寺因是太·祖赐的名,所以香火鼎盛,京里的有名望的人家常来打醮,供奉长明灯,贾敏也没少添香火钱。

黛玉其实不信佛,但是她今生却感激有这番奇遇,所以见佛必拜,一圈下来,已经有些腰酸背痛了。

知客僧见她们拜完之后,笑着推荐她们去厢房歇会。贾敏问道:“不知主持可有空?”知客僧躬身表示歉意:“今日夫人来得不巧,姜国公夫人带着家里的公子姑娘过来了。”

贾敏便笑了笑,姜国公夫人是一品诰命,主持自然是陪着她。在庙里吃完斋饭,贾敏便准备回去了。

刚出了院门,便见着一群人过来了,中间那人是个穿着正红色蜀锦褙子的美妇,头戴观音坐莲金镶玉缠宝挑心,彩蝶戏花金簪,耳上带了一对东珠。贾敏想着便是姜国公夫人了,因两家素无往来,也只是远远避开了。

姜夫人也见着贾敏了,好奇问身边的婆子:“那是哪家的诰命?我似是从没见过。”她之所以注意到贾敏,是贾敏雍容明艳,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