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给太夫人是两双鞋子、两双袜子,都是她亲手做的,无论布料、配色、花样,她都是下功夫的,太夫人见了,笑意更深。她是见过黛玉针线的,自然知道这是黛玉做的,京中闺秀难得见到这样好的女红。
除了红封,太夫人还给了黛玉一个巴掌大的匣子,引来了众人的好奇,太夫人便示意丫头打开,是一枚鸽子蛋大小的祖母绿坠子,才一打开就引来艳羡的目光。
黛玉也有些惊讶,太夫人如此看得起她,恭恭敬敬接过来。
太夫人有些伤感说道:“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喝不上这杯孙媳茶了。”也算是解释了为何给黛玉如此贵重的东西,毕竟姜璟走失那么多年,姜家对他有所亏欠。
接着便是姜迢和孙氏,照黛玉看来,姜璟的容貌更像姜迢,眼角微微上扬,鼻子又高又挺,连气质也有几分相似,不过姜迢更加威严。而孙氏,瞧着精神有些萎靡。
黛玉知道是因为她管家权被夺,被太夫人交给了世子夫人的缘故。
姜国公府的世子姜珏容貌极为精致,就像工笔画一样,将本是杏腮桃脸美人的世子夫人安氏衬得平凡了许多。
这对夫妻对姜璟和黛玉很是客气,毕竟现在没什么竞争关系了,无论日后姜璟多出息,都只是旁支而已。
姜迢有五子二女,三老爷姜远和三太太吕氏有二子二女,四老爷姜遇和四太太余氏有二子一女,五老爷姜边和五太太宁氏有三子一女,六老爷姜通一家在辽东,这次没回来。其中除了姜迢,三老爷和六老爷是嫡出,其余都是庶出,皆不同母。姜璟的三位姑母,嫡出的就是姜淑妃,其余都嫁出去了,一个随夫婿在山东任上,一个今日过来了。
即便都是姜璟的同辈份,但有嫡出的嫡出,嫡出的庶出,庶出的嫡出,庶出的庶出,送礼也是不同。黛玉有安平公主和贾敏指点着,这些礼分毫不错,就是人,也认得七七八八了。
除了姜家的亲眷,还有太夫人娘家钟家的人,幸好钟家来的都是太夫人同胞兄弟一家。
认完亲之后,也差不多午饭的时候,黛玉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但还有宴席。
太夫人先起身移步花厅,她身份最为尊贵,自然走在前头,身边跟着孙氏还有安氏,钟家的女眷也围在周围,说说笑笑。再往后便是姜家的姑娘们,黛玉便被无意落在了后面,她也不觉得尴尬,脸上带着笑意,心里却记了姜璟一笔。
旁边传来轻笑声,黛玉抬头看去,是姜遇和余氏的嫡长媳贺氏,贺氏很是自然挽着黛玉的胳膊,笑着喊了一声:“大嫂。”姜璟在姜家排在第一位,但他成亲晚,比他小的兄弟都成亲了,连带着这些弟妹年纪都比黛玉大一些。
黛玉喊了声:“六弟妹。”算起来,她和贺氏在姜家都是一样,庶出的嫡出儿媳,怪不得贺氏主动和她打招呼。
贺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没想到黛玉能准确喊出她来,语气也真诚了许多,“我家小子前两日着凉了,今日就没过来,改日,我带他来见见他大伯母。”
“他呀,昨日听人说大伯母是天仙一般的人物,非要过来看,好说歹说才被我劝说在家里养病。”
贺氏只有一子,今年还不到两岁,黛玉语气里带了些关切问道:“可好些了,我那里还有些药材。”
“好多了,我是怕今日人多再被惊到。”贺氏笑着说道,又和黛玉说起了女眷脾气。
“二嫂娴静又孝顺,主持国公府的中馈,平日忙得很,也不大出来,连带着四嫂、七弟妹也不大出门。三嫂和五嫂都是喜欢热闹的,我们几个妯娌常聚在一起打打牌。”贺氏的意思是,国公府不太与其他房来往,但是其他房之间来往却很多。
“大嫂会打牌吗?”贺氏笑着问道。
“陪着家里的长辈打过。”黛玉没明说,但贺氏知道指的是安平公主,贺氏心里有点为黛玉可惜,这样好的出身,偏偏嫁给了姜璟,不是说姜璟不好,只是从出身上看,原来是国公府的嫡长子还好,堪配黛玉,如今却被过继给姜辽,身份上就有些配不上黛玉了。
酒宴设在小花园里,如今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在花园里吃饭更有趣些。
黛玉是新妇,只是新婚头几天也不需要立规矩,便按着次序入了席,桌上的菜式都是地道的京菜,味道不错,可却不太符合黛玉的口味。
站在黛玉身后的田嬷嬷见状眉头轻蹙,她不信姜家人不知道黛玉是江南人,可偏偏一道江南菜都没有,一看便是故意安排的。
有目光若有若无落在黛玉身上,黛玉笑意不变,她是不喜京菜,但又不是吃不下。
黛玉面不改色在丫头服侍下吃完了这顿酒席,她也确实饿了,也没心情去纠结菜是不是咸了、淡了的。
吃过了饭,太夫人便招手让黛玉过去,说道:“姜家的宗祠在宛平,等你回门后,再过去祭祖,也见一见族人。”
“就让……”太夫人顿一下,才说道:“让你三婶娘和四婶娘陪着你们过去。”
四太太可是庶出儿媳,太夫人让她跟着,可见四太太是个能来事的人,很得太夫人的信任和喜欢,黛玉心里想着,笑着答应了。
“你们成亲,太后、皇后、淑妃均有赏赐,淑妃早就说想见见你们,回门后就进宫谢恩。”太夫人又安排一句。
“那几时入宫合适?”黛玉问道,也是问太夫人是否和淑妃通过气。
“淑妃一般卯时去请安,辰初在西华门等着就是,到时候淑妃会安排人接你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