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黛玉重生记(295)+番外

作者:蘅皋向晚 阅读记录

黛玉眼中一亮,和田嬷嬷说道:“这主意好,我这一路上也有不少见闻,正好可以放到谜面中,他肯定猜不出来。”

“不止给他出些,我还得寄到京中去,让公主,爹爹娘亲都猜一猜。”黛玉双手合十,笑道,“若是他们猜不出,我可以借此讨要东西了。”

她眉眼弯弯露出一丝娇憨,可立马又懊悔起来了,“早该想这个法子的,这样也可以赶着上元节送到京中。”

不等田嬷嬷插话,她又说道:“现在也不算晚,年前得了些碧云春树笺,团花笺,刚好可以用上。”

黛玉兴致勃勃来到了书房,把丫头指使得团团转,不多时,屋里便传来欢声笑语。

“奶奶,晏先生回来了。”

黛玉又惊又喜:“先生不是说等过了上月节再回来吗?”过完了年,晏先生就说要拜访老友,说要陪老友过上元节,也不和黛玉说去哪里,也不让黛玉派人跟着,更没说去见谁,自己带着小厮便离开了宣府。

“我不是想着你一人在府里,特意赶回来。”晏先生笑呵呵抚着胡须走进来。

“先生。”黛玉立马起身迎上前,“先生可见着老友了,路上一切可好?”

晏先生微微颔首:“虽多年未见,但一切都好,年岁比我大,可精神头比我好多了。”

“既然多年未见,何不如多留一留呢。”黛玉给晏先生端了茶,“我又不计较这一日两日的。”

晏先生笑了笑问黛玉做了什么,黛玉赶忙和晏先生说了,又捧起自己做的灯谜,献宝一般让晏先生看。

晏先生一一扫过,有猜出来觉得太简单的,有觉得太难猜不出来的。俩人又探讨半天,黛玉才心满意足,坐下来和晏先生一同品茗。

“太子一行遇到了鞑靼。”黛玉正端着茶盏,若不是多年教养,她怕是要被惊得把茶盏丢了,可茶盖还是碰到茶盏,发出清脆的一声。

“太子和怀光都无事。”

“先生,您就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黛玉再没有品茗的心思了,索性把茶盏放到茶几上,嗔怪一句。

“但赵彬为了护驾,受了重伤。”

黛玉听完,眉头微簇,她知道姜璟想取而代之赵彬的位子,可如此一来,还会如此顺利吗。

“怎么那么巧就遇上鞑靼了?”黛玉问道,“冬日苦寒,我听说他们冬日也会驻扎在一个地方不动,等来年春回大地,才开始游牧。”

晏先生看了她一眼,才说道:“就是那么巧。”

“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太子无恙就好。如今担心的是宣府。”晏先生叩了几下桌子。

“巡抚重伤,太子和参将带走了大量的兵力,如今的宣府可是一个空城,你说鞑靼会不会趁机掠夺一番?”

黛玉的脸色刷一下子就白了。

“如今城中,就留有钟知府等一众文臣了。”黛玉呢喃一句。

“幸好,公主给你一队护卫,可以护你平安。”

黛玉并没有理晏先生,反而说道:“钟知府是个能干事的,也不是胆小怯懦的,这事得他说一声。他虽然不能直接调动兵马,可武将女眷都在城里,想来也能调度些人手,交给钟知府。何况,还有晏先生你在一旁指点着。”

“你不离开宣府吗?”晏先生淡淡问一句。

黛玉轻笑:“先生,我从决定来宣府那一日起,就做好了这样的决心。”

黛玉也不在耽搁时间,立马让人备车赶往钟知府家中。

杜氏听到黛玉上门的消息,很是诧异,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未下帖子就贸然上门,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黛玉做事一向周全,不可能凭白无故上门的。

杜氏的脸上有一丝凝重,这些时日,钟知府虽然不曾多说什么,但常愁眉苦脸,似是有什么棘手的事情。

还不等她细细思索,黛玉便已经到了,杜氏赶忙去迎接。

黛玉脸上不见丝毫惊慌,反而笑意盈盈说着:“我家里快马送了一些江南点心,我想着姐姐也是南边的人,一定也想念这些口味。”算是解释了自己为何突然上门。

但黛玉眼里却没有多少笑意,杜氏知道这只是借口而已。

杜氏迎上去:“多谢你惦记着我。”说着便挽住了黛玉的手臂。

黛玉却未曾随她进内院反而说道:“我有位族亲,当年因些事辞官四处云游,如今年岁已高,想找个地方安定下来,讨个差事。”

从马车一侧绕出一个人,那是一位老者,只着青色长衫,精神矍铄、美须齐整、长眉入鬓、鼻梁挺直,神情有些肃穆。杜氏观之人气度不凡,便知道来人身份定不是黛玉说的那样。

杜氏吩咐一句:“请这位老先生先去书房,再问问老爷可还有公务,若是没有,请他回来。”

黛玉脸上添了一些笑意,这才谢了杜氏,和杜氏去了内院。

可到了花厅,黛玉也只是和杜氏闲聊,仿佛她今日来的原因就如同她说的那样临时起意送个东西。

杜氏也沉住气和黛玉说着闲话,“赵夫人这事闹得不小,她娘家也知道了,很是恼怒,听说,她兄长要过来。”

杜氏并不同情赵夫人,只是有些感慨:“虽然赵夫人在娘家一直受宠,可遇到这样的事,为了家族名誉,也得受责骂。再者,她娘家若是不来人,赵大人未必能消气,有的是不合离,也让赵夫人不好过的法子。不知道闵大人能不能调和好。”

黛玉捂着手炉说道:“这就是他们两家的事了,闵大人也是太后的堂侄,赵大人未必会把事情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