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瑶君听了,便拿起这一篇《论养猪之必要》来读。果然这篇写了念给百姓听作为宣传的文章,李斯不用别人提醒,就将文章写得通俗易懂。他询问过她猪肉做法和味道的菜品,也写在其中。
通俗浅白的语言,却能准确将什么小炒肉、白切肉、红烧肉描述得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看着,便口舌生津,真的想要试一试这几道猪肉菜是不是真的如此美味。
之后他用夸张、直白的语言,几乎是把养猪的好处直接往人脑门子上拍。什么猪的出栏时间大大缩短,猪肉产量极高,用新养猪法养出来的猪,吃了对人有什么什么好处。
他还借人宣传,在文章种写更重要是养猪这件事是小神使、王上建议大家做的。黔首们好好想一想,小神使和大王让做的事情,哪件事做错了?要是现在不养猪,你们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这一套直白利益引诱下来,别说那些容易被鼓动的百姓黔首了,便是赵瑶君看了,也想去养猪了。
赵瑶君看完后点了点头,朝李斯笑了笑:“这《论养猪之必要》李客卿写得不错,之后这文章便让各地三老学习后,去乡里之间宣传。”
【李斯啊,不去搞传销真是可惜了。传销诈骗行业,真是损失了好大一个人才,失去了一个先天传销圣体。】
李斯笑容僵硬,虽然不知那传销是什么意思,但应该和诈骗差不多。这小姑奶奶,就是爱挖苦他。
赵瑶君放下文章,拿起那本小薄册子看了起来。
这《养猪细则》开篇先强调了养猪的重要,其次就是写了养猪的模式——结户养猪,第一批猪由五家一起养两公一母的猪崽,其中一只公猪需要阉割,另一对则用来配种留崽子。
这个模式一直要到猪崽数量足够,且每户有独立能力饲养猪崽时,才各自饲养。
赵瑶君一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赞同道:“此前养猪是野蛮生长的,住在茅厕旁边,吃得都是脏污之物。这猪肉腥臭,浊不可闻,一方面是未曾劁猪,一方面就是吃这些脏东西吃的。如今要改变饲养方法,饲养猪的食物就变成了猪草、麦麸、秸秆、粗糠、豆秆,以及各种我们自配的饲料。”
“一家人养一对小猪,并不现实,五户人家结户养猪,养起来就容易些了。等猪出栏后各家按照你写的规定分好猪肉,也是好办法。”
关键秦国除了打仗外,之后还有旱灾和蝗灾。养猪一开始大面积铺开有害无利,现在应该养猪补充油水,但只适合极小规模的养。
赵瑶君继续翻开小册子,接下来就是劁猪绝技、饲猪方子、猪圈建造与维护、猪病问题、母猪生产、母猪的产后护理等内容。
李斯也用俗白清浅,容易理解的话,将这些细则写得清清楚楚。看样子他不仅在特效里听那个年轻男子讲授养猪知识十分认真仔细,还将奖励的书《母猪的产后护理》也看透了,这细则虽然是各种条条框框,却被他写得言之有物,朴实而具有可操作性。
赵瑶君将册子并文章归拢好,放在桌面上,抬眼默默打量这李斯。
李斯被看得浑身发麻,在她跟前压根不像朝堂上那个挥笔斥毫,一张嘴辩倒众臣的中年法家嘴炮王。
他不自在的笑了笑,小心翼翼的问赵瑶君:“殿,殿下,可是我这册子写得有问题?”
赵瑶君摇头,若有所思的笑了笑:“没问题,写得太好了。这一条条的细则,质朴自然,干脆利落,真如法家律文一般密不透风,面面俱到。李大人不愧是法家之翘楚,我看这客卿的位置,实在是委屈你了,我看九卿之一的廷尉,倒是很适合李大人。”
九卿之一啊!
廷尉可修订法律、汇总全国狱断数,审理案件,审理高官时甚至连相国、御史都可封驳。这九卿之一的廷尉,是国之肱骨,王之心腹才可以担任的。作为法家之人,廷尉一职对李斯的诱惑不言而喻。
若是他有朝一日真能官拜廷尉,这不正说明大王和公主殿下将他放在了心上,不再忌恨他上一世做过的那些大逆不道、胆大包天的事情了吗?
李斯勉强抑制了一下过于激动的心绪,口是心非道:“廷尉一职,罪臣不敢肖想觊觎。只要王上、殿下明白罪臣如今的一片忠心,罪臣便心满意足了。”
赵瑶君温和道:“世事变迁,那是前世之事。今世李大人忠心报国,半点无逆反之心。阿父他任用人才,向来大胆,只要李大人兢兢业业,忠于大秦,莫说这九卿之一的廷尉了,若你能为大秦立下大功,那百官之首的丞相,也不是没可能。”
李斯自己暗地里早就将大王心里的想法琢磨了一通,原先大王看着,有点意思在扶苏公子身上。但现在,大王已经在心里将王位继承人定为四公主殿下了。
李斯心里其实知道,比起有些邪性,啊不有些神性,且说一不二的四公主殿下,扶苏公子明显更好掌控一些,当官的也能弄从扶苏公子手里弄到权力。
但他却不敢得罪神明,那些小心思,他现在连想都不敢想。神明俯照,神使庇佑,他敢有小心思,不仅会死得很惨,还会臭名流传千古。
李斯便打算老老实实为秦国鞠躬尽瘁,这既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是弥补上一世自己的弥天大错。
听到这未来继承人,下一代秦国君主,说连丞相职责,自己都可以肖想一二时。
李斯呼吸明显急促了几息,很快又平静了下来:“只要能为大秦做事,只要大王和殿下心里想着臣,臣便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