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188)+番外

作者:梅子留酸 阅读记录

“阿兄你想啊,这水生财,瓷器大卖的同时,商人来了那沿途的小食店、旅店、车门店、各种店生意能好起来,他们就要招更多的人。邯郸、巨鹿的百姓有许多做工的地方,自然生活就好了起来。”

赵瑶君眼神殷切的看着扶苏,认真的夸赞:“阿兄,这样看来你不仅仅只是一个宣传瓷器的代言人,你还是帮助邯郸、巨鹿振兴的大救星啊!这事儿没你不行,阿兄你最好了,求求你了,你就答应瑶君吧。”

扶苏听着那些漫无边际的夸奖本就耳根子发红,又加上自己一向喜爱的幼妹殷殷乞求,他的信早就软成了一滩水,莫说只做瓷器代言人了,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闯一闯的。

扶苏点了点赵瑶君的鼻子,温柔宠溺笑道:“好了好了,瑶君别说了,无论你要做什么,阿兄都答应你。”

徐长龄闻言,整个人立即像是气球漏了气般,挺拔昂扬的肩背立即泄气的垂了下去,他心里沉沉的叹息一声。

赵瑶君笑意盈盈,牵着扶苏的手送他到了门口,温柔甜笑的嘱咐,眉眼间一派天真关切:“阿兄,这故事暂时还不急的。你最近为井陉操劳太过,可以休息一两日,构思好了再动笔。你有些上火,那连翘茶你记得多喝点。”

扶苏摸了摸她的头:“阿兄知道了,瑶君不用送我了,你也早些休息。”

等送走了扶苏,赵瑶君回到屋中,便等到熟悉的系统音:【叮——玄鸟:秦国主线任务之“安居乐业”。安居,乃是身有立足之地,头有片瓦,有家以遮风挡雨。乐业,乃是天下太平,百姓各司其职,自有生计。】

【恭喜宿主点亮“瓷器制作”成就,经系统数据结算,奖励宿主优质棉花种子十粒,成活率百分之九八,请问宿主是否现在领取:是|否。】

赵瑶君眼前一亮:【想什么就来什么,之前我还想要在巨鹿、邯郸一带种棉花呢!没想到现在就来了,可惜只有十颗种子,好在成活率不错。】

不过想到领取棉花种子奖励的特效,又想到之后五国会盟,可能还需要利用特效,给那些使者一点点小小的震撼和威慑,赵瑶君沉吟片刻,选择了否:【山神,现在先不领取,之后我再领取。】

第95章

井陉城这几日格外热闹!

这两日城内城外的居民,纷纷走到井陉城主道,看街上那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楼房上挂了个字迹绮丽华美的匾额,上书“大秦客栈”大字,下方还有一个小小篆刻的印章,落款右下角写了三个小字“通古书”。

这秦篆许多井陉城人看不明白,不过那字迹实在精妙绮丽,华美非凡,时时惹人驻足观看:“不知这写得是什么?但无论谁打眼一看,都觉得这字格外有美妙。”

此时便会有自秦国、别国而来的人,给井陉城人介绍:“各位井陉城的君子、淑女,你们这就有所不知了。这匾额之上的字体乃是秦篆,上书四个大字,曰‘大秦客栈’。据此可知,此楼乃是用饭住宿之所。”

井陉人闻言,不由恍然:“原来开的是用饭住宿之所啊!”

又有人道:“这字迹格外美妙纤丽,一看便是大家之笔。你们看那私章,上书的是‘通古’二字!天呐,此手书竟然出自大秦李客卿之手!他可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是大王的心腹,原先在大秦鼎鼎有名!”

井陉城因为战火消息也传得滞后一些,城中居民自然好奇外边的消息:“这李客卿名传一国,不知这位李大人,他是有什么本事?”

那人环顾四周,贼眉鼠眼的瞧了瞧,这才凑到井陉居民旁边,意味深长道:“这李客卿精通秦律,如今专涉律令之事。你想啊,大王身侧有神使相伴,王上抬手间两国便灰飞烟灭。这般英明神武的大王,将李客卿当作心腹,只需琢磨琢磨这一点,你就知道李客卿多么有本事了,多么能为了!”

井陉城居民听得津津有味,也觉得此人不仅有聪明,而且说得极有道理:“兄台说得对,大王如同月亮,月亮身侧常伴的繁星,岂有等闲之辈?”

那人笑道:“自然没有等闲之辈。不过这李大人名传秦国的原因,是他夜御六女之后,还拼着身子为秦国尽心尽力操劳,以至于肾虚疲软之事。”

一说这朝中香。艳之事,井陉居民连忙围成一团,脸上有吃瓜的狂热劲儿!

嗐!那些大官怎么为国办事的,他们也不大清楚,说详细了又有何好听的?反正又不是他们说的算,还是朝中官员的香。艳。事迹有意思!

井陉居民七嘴八舌的询问:“这事儿怎么的说啊?那现在李客卿之金枪,还能立得起来吗?”

那人嘻嘻一笑:“当然,王上关心臣子着呢。李客卿这儿可是大事啊!正巧此时神明显灵,给公主殿下赐下养猪快速长大,且猪肉不腥臊的秘法。这法子便是要在猪崽子时期,将公猪卵蛋给剜出来,除了这一秘诀,还有各种养殖窍门。”

“算了,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那人嘿嘿一笑:“但我们知道王上怜惜李客卿虚软疲惫,听说着猪卵有壮。阳之功效,故而将那一罐子卵蛋都送给了李客卿。之后,李客卿就重振雄风。听闻如今他也常常吃猪卵、猪肉,他夜御八女不在话下,白日里还能处理公务不停歇呢!”

井陉城居民听得连连惊叹:“如此龙马精神,那猪的卵蛋、猪肉真有此功效?”

那人道:“总归是补身子,君子吃了补身子,淑女吃了健体。这猪肉价格也不贵,这既然是大秦客栈,说不得店中也有这个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