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华听了韩书贤的惩罚法子后抿嘴笑了起来,「这个法子好,估计好多娃不怕挨打,但肯定怕总结自己的错。」
第
二日,蓝湾村学堂正式开学。
蓝湾村一共有三十六户人家,孩子一百来个,但适龄的只有四十二个。
四十二个孩子里面除去莫紫菀教的五人,韩春霖和来村的陈向晚教剩下的三十一人。
但实际上莫紫菀教的学生远不止五人,加上谢涛,莫离,和李林松,也是有八人的,且不管是这八人还是村里其他三十一人,算学这门学科都归他教授。
在陈向晚知道莫紫菀也会教孩子们读书时,一脸的诧异,可在他听了莫紫菀的讲课后,就更诧异了,良久才平静下来,对着莫紫菀道:「菀菀,以后咱们可就是同仁了,我这个外来老师,可得靠你多照顾。」
莫紫菀一副哀怨的样子,「是我以后得靠着陈叔叔照顾,村里那么多的孩子,要是没有陈叔叔帮忙,我肯定管不下他们。」
陈向晚管着三十一的班,以前又一直在教学,当然知道一群正是爱耍的娃们在一起是个什么样,她又还小,虽然同一个村,但她并未多和村里的娃一起玩,对他们并不熟悉,所以难免会有一些不听话的娃扰乱课堂秩序。
在韩书贤请他来村里时,他就把村里的情况,以及莫紫菀的情况都和他说了,所以他也做了周详的安排,那就是在初时莫紫菀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他会在一旁镇守着,保证没人敢扰乱秩序。
对此,莫紫菀也是欣然同意,有人帮着自己来镇压,自己也乐得轻松,她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教学。
谢涛自从进到蓝湾村学堂后,是痛并快乐着。
第294章 :父子趣聊
原以为来到蓝湾村的学堂,会很好玩,事实上不上课的时候,也确实很好玩,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却并不轻松,课堂的要求甚至还比在京里的时候还更多,书写,坐姿,笔记,以及不少的课后功课,最最主要的还有过关。
每六天就会对前面学的检测一次,检测不过关的会被单独留下来补习,直到补习过关才会放人回家。
不过让谢涛得意的是,他的算学学得很好,半年的学习就已经能熟练地掌握了百位数的加减,比起其他同龄的学生不知快了多少倍。
用莫紫菀的话说,上天给谢涛关了学诗词歌赋的天赋,却给他开了数学的这扇窗。谢涛在数学上学的有多快,有多好,在四书五经的学习上就有多差。
差到莫紫菀直接当到谢文华问道:「谢伯伯,你为什么要做生意?是不是你也不喜欢读书?」
谢文华哭笑不得,「我虽然不怎么喜欢读书,但好歹也是秀才出身。」
莫紫菀‘哦了一声后道:「那涛哥哥应该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这话让谢文华更是汗颜,自己儿子啥情况,没人比他清楚,从自己给他启蒙开始,到送他去学院,这三年里,要不是他多少认了些字,会背几句文章,自己都快认为自己真的生了个傻儿子。
「辛苦菀菀了,你涛哥哥是笨了点,你多费些心。」谢文华道。
「涛哥哥不笨,他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有些偏,偏向于算学,在学算学的时候,一点就通,而且也能很快地记住,比其他同学都学得好。」
可数学再好,也不能放弃语文学科啊!更何况生在现在这个时代,读四书五经才是正道,要不是小班教学,他的成绩觉得不会像现在这样呈上升趋势。
「可是这算学学得再好,用处也不是很大啊!」谢文华叹道,和莫紫菀想的一样。
能这样想,是因为这个时代所致,但并不代表莫紫菀就认同不用学算写,她只认为不能太偏科了,得均衡发展,纠正他的观点道:「算学的用处可大了,大到修房建桥都离不开算学的计算,再有我要是来给帮伯伯记账,绝对比你们现在的账房记得更清楚,通过账本我不但能查出作坊是否盈利亏损,记的账是否属实,以及做出未来的成本预算。」
「我知道伯伯是觉得商人的地位比不上在朝为官的地位高,可是我觉得地位这事,是自己挣出来的,我虽然是小孩子,可是我能为村子里的人家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为村里的孩子读书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这在大家的眼里,我就是不一样的,久而久之我在大家的心里便有了不一样的地位。」
「反之,若是官不为民,德不配位,这样的人在百姓心中宛如老虎,豺狼,害怕之余难免有人会生出别样心思,一旦被查出,不要说地位了,不但会遭受到万人唾弃,甚至会连累家族。」
谢文华感叹道:「你小小年纪就能想得如此透彻,我真是枉比你年长二十五载了。」
莫紫菀摇头,「伯伯要想的事太多了,不但要想着把书店的生意经营好,还要养着书店的工人,以及家里的一大家子,不像我,每天只用想我要怎么把大家给教好,把学堂办好就可以了。」
受了莫紫菀的启发,谢文华很快就有了新的计划。
这日找上韩书贤进到书房就是一阵密谈,出来的时候,两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十二月二十日,蓝湾村放假,一直放到来年的二十日再上学,这是蓝湾村学堂独有的春节长假。
目的是让辛苦了差不多半年的学生放松一下,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在这个假期里面到处走走看看,体验不同的生活,增长见识。
当然原本农家的孩子,在假期里
,也能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