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和老板都同意周长城请假,但没想到反应最大的竟然是那个不上不下的文才老兄。
之前就因为带文才带得周长城怀疑自己,是否不能当个好上司,以至于周长城历经一番思考后,逐渐把这人放在较边缘的位置,又让张美娟找了个刚毕业的落榜高中生丁万里,这个小丁他带起来倒是顺手了很多。
之所以不让文才退回到生产岗去,一方面是文才自己不乐意,从生产岗出来,他的工资涨了,再倒回去,那不是要扣工资了?还徒惹人笑话,在行政岗待不下去,又被退回来了?多丢人。
而另一方面,周长城想留着文才这个人,时刻警惕自己,如何学习当一个真正的、包容的、有警惕心的领导者,他在向姚劲成看齐。姚生手底下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其中不乏有高学历和有极端个性的,尤其是香港那几个销售团队,内部还有竞争机制,次次开会,为了争客户和订单,斗跟斗鸡似的,可姚生就是能协调好,大家都信服他,离职率不高,就算是离开昌江,也是好聚好散,江湖再相见的。
周长城空下来,就想,姚生是怎么做到的呢?
也就是真正自己当了个小领导后,周长城才慢慢接受,同事与同事之间对于事业心追求的高低落差,团队里不免会出现丁万里这种有野心有动力的人,也会有文才这种不聪明的下属,往后他走得越远,就会遇见更多不一样的人,所以尽管不喜欢文才,他还是把人留下了。
工作时,要像下象棋一样,不能只看到兵卒只能走一步,看似很无用,关键时,它是能挡炮救帅的。
文才或许不是个好士兵,但把一些不必动脑子,却又花时间的杂事丢给他,周长城就能专心做真正需要攻克的工作。
文才对于丁万里的到来,终于感受到了危机感,之前他天真地以为,项目管理组很难招人,短时间内周工只能用自己,前头还把自己的亲上司给摆了一道,没想到说招人,周工第三天就把人给定下来了,后头对他的态度便一直冷冷淡淡的,也教他东西,但只是点到即止,看他犯错也不会指出,再没有之前的热情。
再加上丁万里这人比他会来事儿得多,成日周工长周工短,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下风,给足周长城尊重。文才就有了竞争压力,甚至多了一丁点儿反思的心态。
文才现在的自卑心理,多少也有点周长城刻意打压的成分在里头。
像是简单的、数额小的订单,周长城就点文才去跟进,给他进步的空间极其有限,只能让他在广州厂内打转,出了这个厂门口,作用就很小了。
但是对着一门心思沉浸在工作里的丁万里,周长城的要求明显就不一样,不单只带着他做很复杂的项目,还鼓励他学技术、认识操作机台、继续读书,和香港那头开会,也让他听着。
周长城明白了姚生培养人才的心情,就是给他机会,也不惧怕下属超过自己。
至今,在一些简易的事情上,文才仍需要依赖周长城。但丁万里的依赖是涉及到流程上的审核才会出现的,其他事,他会提出几个选择给周长城,周长城能从这些做事痕迹中,看到他的思考。这个项目管理的小团队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层次已经逐渐拉开来了。
所以这次周长城请假,交接完手头的工作,文才第一个着急了:“周工,有些不能确定的事,我能不能到医院去找你?”
周长城不悦地皱眉头,不客气说道:“不行!这些东西早就教过你们两个,只要用点心思,多核对几次就不会出错。接下来几天是我个人的休假时间,你们都没必要过来!”
文才这才讪讪闭嘴。
丁万里则是和周长城说:“周工,就算不是工作上的事儿,平常有什么需要跑腿的地方,您也可以找我的。反正我就住在厂宿舍,下了班动一动也很好。”
这是周长城第一回 享受到了当上司的好处,相比于文才的蠢钝,他自然也会更喜欢丁万里的这点滑头,只是笑:“你好好工作就行,回来我不想听到其他部门的投诉。”
等周长城离开办公室后,文才看着他和丁万里的背影,淬了小丁一口:“马屁精!就你有嘴巴!”
万云那一头,则是拜托了江曼替她看着店里的生意:“曼姐,你不用时刻都待在店里,每天帮我对对账,拿到医院给我就好了。工钱是一天五块。”
江曼听到万云的这个委托,吓了好大一跳:“万老板,你就这么相信我?万一我从中做了手脚,贪污你几十块的可怎么办?”
万云没有笑,只是认真地看着她,问:“那你会做手脚吗?”
江曼立即摇头,回答完全不需要经过思考:“我不会的。就算我们不是朋友,是普通的雇佣关系,我不会,也不能够在账目上糊弄你。”
江曼或许有点儿势利眼,但在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上很有原则,如果在这些账目上糊弄他人,其实就是在糊弄自己,也是葬送自己,看万云交付如此重大的信任,江曼便拍着胸口打包票:“阿云,既然你对我这样信任,那我每天都去你店里待着,等你回来就把账本交给你。如果我自己有事情出去,点好数再把收银台交给林彩霞。你放心,每天晚上八点前,我一定把账算得一清二楚,拿到医院去给你。”
万云笑着多谢了她。
自从三月底后,江曼就没有再上班了。过完年,她找了个油漆厂上班,但因为自己找来的兼职实在太多,顾不过来,只好又辞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