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穿书成炮灰女帝和男主抢气运(25)

作者: 宝贯 阅读记录

如今的赵祈所思所想照着以往可真是大不相同。

她幼时作为赵祈的伴读同她一起长大,赵祈心计,她最清楚不过。

眼前的赵祈却让她感到陌生,她眼神中透露出的聪慧果断,与前世那个对朝堂只是迷茫和心不在焉的人判若两人。

褚淳贤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眼里有几分从前没有过的缱绻缠绵。

第15章

太和殿发生的事,高瑾玉很快就知晓了,她对赵祈的自行处置略感不满。

哥哥和齐忠表面上同为辅政大臣,实际上各有盘算。

她原本想把女儿嫁给齐明善,一方面是想拉拢齐家,另一方面是听闻齐明善风流倜傥、才华过人,想为女儿寻个好驸马。

齐明善酒后失德,难成大器,物以类聚,李年安常年与齐明善厮混在一起,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她又想起褚淳贤曾经说过的话:禅儿作为大周最为尊贵的公主,对方的身份地位并非最为重要,关键还是要看他的人品,要对禅儿好才行。

这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朝中的青年才俊,她看了一圈下来,只有朱宝贞最合心意。

朱宝贞无父无母,家中也无妻妾,容貌俊美,温润如玉,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才学了得,朝堂之上也能直言不讳,将来必是能臣,给禅儿做驸马,倒也不是不行。

赵祈给她请安时,她便对赵祈说起此事:“朱宝贞敢于直言,不惧强权,才学过人,相貌堂堂,倒是也能配上禅儿。”

说完便派人去宣朱宝贞进殿,她要仔细审视一番。

赵祈言辞关切,满是对皇妹的关心,“禅儿可愿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她是否情愿,都必须招驸马,整日惦念已逝之人,又有何用?”高瑾玉的语气强硬,却又透着无奈。

赵祈顺从说道:“母后说的在理。”

高瑾玉话锋一转,问道:“还有一事,哀家听说你昨日处置了齐家父子,齐明善当着众人竟敢不敬天子,其罪当诛,你为何饶他死罪?”

听着太后的语气,似乎对齐家父子的处置很不满。

赵祈回道:“母后,儿臣不忍杀人。”

高瑾玉叹息一声,“做帝王就是要心狠,你心慈手软,底下的人如何臣服于你?”

赵祈喝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有母后护着我,谁又能欺负我。”

“你现在连高太傅的话都不听了,怕是过段日子,你连我的话都不放在心里了。”

“母后多虑了,儿臣只觉得高太傅的处置过重,于心不忍罢了。”

高瑾玉皱眉道:“你将齐忠辅政大臣和刑部尚书之职撤掉,心里是打算让谁顶上?”

赵祈心头一动,反问道:“儿臣倒没什么好的人选,母后以为呢?”

高瑾玉盯着赵祈的脸,她面上如往常般,一派茫然,耐心等着自己的答复,“祈儿,以为褚晏如何?”

赵祈面露喜色,“让贤儿的父亲做辅政大臣,倒也不错。如此一来,贤儿定会十分高兴。”

高瑾玉不过是试探一下赵祈的态度,那褚淳贤在后宫插手朝堂之事,已经让她不满,倘若真让褚晏当上辅政大臣,岂不是自找麻烦?

赵祈表现得倒是如往常般没有心机,她的心思都写在了脸上,让人一眼就能看穿。

看来褚淳贤没有在此事上干涉,

高瑾玉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祈不以为意道:“母后说的有理,此事不妨先搁置一旁,对众官员进行考察之后,看看哪位官员合适,再做定夺也不迟?”

高瑾玉犹在沉思,这时殿外有内侍禀报道:“太后,陛下,翰林院修撰朱宝贞,此刻正在殿外候旨求见。”

高瑾玉回道:“宣他进殿。”

只见一位年轻俊秀的官员,身着官服,满脸茫然地走进殿内。

朱宝贞心中狐疑,太后为何会突然找她。

想起昨晚齐明善的话,她忐忑不安地想:不会真要让我做驸马吧?

她硬着头皮向太后和女帝恭敬行礼,道:“微臣朱宝贞,见过太后娘娘,见过陛下。”

高瑾玉见朱宝贞唇红齿白,温润有礼,心中非常满意。

她嘴角含笑,对内侍吩咐道:“赐座。”

朱宝贞诚惶诚恐地坐下后,高瑾玉先是寒暄了一番:“爱卿在翰林院可还习惯?”

“谢太后关心,微臣在翰林院一切都好。”

“哀家今日传你前来,是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太后请讲,微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微微低头,以示恭敬,心中暗自揣测太后会问的问题。

“你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朱宝贞回答道:“回禀太后,微臣的母亲在生下微臣后便撒手人寰,父亲则含辛茹苦将微臣抚养长大,最终却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微臣家中仅有微臣一人。”

这身世确实令人心生怜悯。

高瑾玉又问道:“你可有心仪之人?”

朱宝贞摇头道:“微臣命苦,大家伙都说微臣是克父母、克妻之命,所以无人敢将女儿许配给微臣。”

赵祈听着好笑,朱宝贞在书中被男主看上,想要招入后宫为他出谋划策,说明她一定是个聪慧之人。

朱宝贞肯定是昨日从齐明善口中听到了消息,猜到了太后的意思,才故意说出这番话。

她的意思是:我都告诉你我克妻克父母了,你还敢让我娶你女儿吗?

太后的反应倒是有些出人意料,“命运之说,信者有之,不信者亦有之。你爹娘早亡,怎能将这一切归咎于你?哀家从不信命,只信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