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王府里,弘晟被四爷接去前院住的一事,掀起了一阵轰动。
“福晋,四阿哥才四岁,王爷怎么就让四阿哥去前院?”
“四阿哥从去年开始就跟着张英读书学习,已经正式启蒙读书了,被王爷接到前院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钮祜禄格格怎么舍得的?”郑嬷嬷还记得大阿哥六岁的时候被带去前院住,福晋可是难受了好长一段日子。
“弘晟从去年开始就经常不在府里,对钮祜禄氏来说,弘晟去前院住没有什么。”福晋一想到皇上对弘晟的宠爱,心里还是忍不住嫉妒起来。
“福晋,您说王爷怎么不把张先生接到府里来?”郑嬷嬷说道,“如果把张先生接到府里来,还能让张先生教一教咱们的大阿哥。”在郑嬷嬷看来,张英教导弘晟一个四岁的孩子太浪费了,就该教教他们大阿哥。
福晋听到郑嬷嬷这么一说,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对啊,可以把张英接到府里来,这样弘晖也能跟张英读书。”福晋决定等四爷回来了,跟四爷提一提这件事情。
“对啊,四阿哥那么小,张先生教他真的是大材小用,还不如教我们的大阿哥。”
“等王爷回来了,我就跟王爷说说。”
张府里,弘晟正在认真地跟着张英读书学习。
张英先教弘晟《论语》上的内容,等教完一篇文章后,就开始跟弘晟说汉武帝的事情。
他会跟弘晟说汉武帝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也会说一些汉武帝一系列不好的政策。他说的时候会经常提问弘晟,让弘晟思考为什么这个政策是好的,为什么那个政策是不好的?
比起死板的教书,张英更喜欢让弘晟自己去想。
弘晟的脑子很灵活,有时候给出的答案超出张英的想象,但是同时又非常有道理,让张英学到了不少东西。
今天说到了汉武帝对卫青的猜忌之心,“帝王的猜忌之心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可是,先生,不熟有句话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吗?”弘晟提问道,“我觉得汉武帝对卫青的猜忌是不对的。”
“四阿哥,你知道功高震主这个词吗?”
弘晟摇摇头:“不知道。”
“今天为师就跟你说说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事情。”
弘晟立马坐好,乖巧地听张英讲解。
张英跟弘晟说了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功臣之间的故事,其中说到了韩信和张良两种截然不同的下场。
“四阿哥,韩信错在哪里?”
“韩信错在嚣张,他仗着自己有本事竟然威胁刘邦,他这是在找死。”弘晟一脸严肃的说道,“皇玛法说权臣要不得,因为权臣会威胁到整个国家。”
“和韩信相比,张良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张良让刘邦知道他不像韩信那样嚣张跋扈,更不会对刘邦产生威胁。不过,我觉得刘邦不对。”弘晟微微拧着眉头,“撇去韩信不好,其他几个人不仅对刘邦忠心耿耿,还跟着刘邦一路打下江山,没有这些功臣,刘邦早就死了。可是刘邦称帝后,第一个竟然拿功臣开刀,这不是明君所为。”
“功高震主。”
“所以,刘邦永远比不上秦始皇。”弘晟说道,“秦始皇就没有杀过功臣。在我看来,一个帝王连功臣都要猜忌惧怕,说到底还是他没用。因为他心里清楚,没有这些功臣,他根本做不成皇帝,所以才会想要杀掉这些功臣。”
张英捋着胡子,点点头示意弘晟继续说。
“身为帝王不能对臣子心生畏惧,而是要让臣子对帝王心生敬畏,哪怕是功臣也要对帝王保持敬畏之心。”弘晟认真地说道。
“四阿哥,你觉得要怎么做才能臣子保持敬畏之心?”
弘晟皱着小脸,仔细地想了想说:“不能让臣子猜到帝王的心思,还有不动声色的敲打。”说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先生,我暂时只能想到这里,具体做就不清楚了。”
“四阿哥刚刚说的很好。”张英忽然问道,“四阿哥,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么做?”
“杀了韩信,留下张良。”弘晟笑着说道,“张良是个人才,留下他建设大汉,应该会让大汉变得更好。”
“四阿哥说得对,如果张良留下来,当初的大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景象。”
“说到底还是刘邦对自己没有信心,这跟他的出生有关,他毕竟是个地痞无赖。”
张英听到这话,饶有兴趣地问道:“这怎么说?”
“先生,我觉得一个人的出生对一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您看乞丐的儿子还是乞丐,大官的儿子基本上以后会做官。”弘晟奶声奶气地说道,“出生不好的人,从小就不自信,非常自卑。比如说一个人的家里非常穷,他从小吃不饱穿不暖,他一定会发誓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等他长大了,他有本事赚钱了,他就会变得喜欢炫耀他的钱,这么做就是为了掩饰他的自卑。同时他又非常在意他的钱,不想再过小时候的那种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