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摊位没有上午的多,东西一共三条街,分别是生活街,工艺街和文人街,生活街是卖各种食材。
和开酒楼茶馆生意的,工艺街是各种商铺,文人街很有名,镇子周边所有的村落中的学子都经常会来这里。
达东国科举制度一直很受推崇,特别是寒门子弟,都希望通过科举来鲤鱼跃农门。
相对来说农业就比较落后了,虽然土地很多,但大多都掌握在世家乡绅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来给百姓维持生计。
虽然商人地位低,却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做。李雨洋来到米店,
“这不是三妹吗,是找你大姐吗”。
李雨洋抬头看到一个体态微胖的男人,大约二十多岁,笑起来像个弥勒佛一样。李雨洋差点忘记了。
大姐的夫家是在镇上开米铺的,名字叫刘记米铺行,现在风调雨顺的,百姓基本能吃饱饭,少有出来买米的,米行的生意自然清闲下来。
赵晓楠是大姐的第二个相公,这个朝代女子会有两个相公。
二房一般是由大相公纳进来的,没有什么地位,基本作为家里的管家来培养。想想自己以后。李雨洋没打算和谁分享空间,并不想用它来考验人心。
“小外甥好点了吗,来的匆忙也没带礼物来”。虽然很意外,但基本的礼貌还是要做的。
“生病了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啊?”这个问题让李雨洋听着也很尴尬,这个小姐夫也真是耿直的可爱啊。
“听说你嫁人了,婆家一定很好相处吧。”也不知道大姐和他说了多少,看不出是否真心。
但看他的表情还是蛮真诚的,“谢谢姐夫,婆家人对我都很好。”古今道理都相通,人穷志不短,或者是打肿脸充胖子?
“姐夫今天我想买点米,你给介绍一下呗”。笑眯眯的看着赵晓楠。
“家里要买米了?今年的粮食还没有下来,谁家都这样。买米找姐夫就对了,这要是到别人家可能会买到陈米,到时你就哭鼻子了”。
赵晓楠一副高深莫测的说。挺着他的特有的将军肚,到是颇有喜感的。
“咱家的米是镇上数一数二的,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都是这个”。
说着举起了大拇指。李雨洋笑笑,这赵晓楠可真是个人才,要是在现代妥妥是个主管级别的。
别怪李雨洋见识浅薄,在她的人生中能说的上话的,最大的官就是经理了。
在赵晓楠期盼的目光中,李雨洋只买了些糙米,眼神就由期盼变成了失望。语气也冷淡了些。
“不再选些别的吗,看这米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吃起来非常的香”。
赵晓楠夸张的表情把李雨洋逗的直乐,这人可真是个活宝。
她不是买不起,而是原主从小不被大姐喜欢,总觉得这个小妹普通又木讷,长大了嫁人也不会给娘家带来什么好处,怕被她察觉到什么。
离开刘记米铺行,背着一小袋糙米,溜达着去了工艺街。
这里面的人流量比生活区多,李雨洋小心的沿着路边走,怕碰撞到什么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雨洋停在了一家成自铺子,看着里面琳琅满目的衣服。
门前出出进进的客人,心想什么时候能买几件漂亮的衣服,银钱是有了,但也要能过了明路才行。
俗话说的好,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手啊,虽然是个女流之辈,但是宝宝也是有理想和追求的。
既然生活在农家,不如做个地主婆吧。可是她也不会种地啊。
踏着晚霞回到了家,把米倒进米缸,来到堂屋却没有发现秦福远,厨房也没有人。预留晚上做的兔肉也没有了,要是没有养好,留下后遗症怎么办。可真不让他省心。
回村前把之前那个姑娘给她的大包裹拿了出来,秦福远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禁不住心中的好奇。
打开包裹,和猜想中的一样,是她心心念念的皮毛,发现颜色都很相近,拼起来可以做一个大氅了。
大门被推开,秦福远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空碗,是和朋友拼桌了吗?李雨洋心里好笑。
该不会是拿给秦家那边了吧,李雨洋没想到无意说中了真相,秦福远快步走来,呼吸有些急促。
“这是哪来的。”
“朋友给的。”李雨洋开玩笑的说,“不可能”秦福远急切的打断李雨洋的话。
李雨洋嘴边的笑容也渐渐的消失“那你来告诉我这应该是哪里来的”。看着李雨洋突然紧绷的脸。
秦福远发现小妻子生气了,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小妻子在娘家一直是个透明人,除了听话就是干活。
村里人对她的评价也很少,这就是个没有什么优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