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部分有钱的商人都会想着去捐个官,改变他们末流的身份。67
何况,若这个身份是与皇帝结亲,那更是一步登天了,在清朝尤其是跟做梦一样,因为她们都是汉人,根本就没有选秀的资格。
皇帝见她越说越起劲,脸色幽暗了许多,哼道:“朕听皇后的意思,怎么总想把朕卖了,打朕的主意。”
映芸讪讪一笑,道:“臣妾这不是在给皇上您想办法嘛……”
皇帝忽然戏谑地笑了,一把揽她入怀,道:“朕看,先把你办了,再慢慢想……”
“呃……”
御船在运河上行进,摇曳出一阵阵碧波荡漾,帝后二人连日独处,这感情自然而然愈发浓郁,直至下了御船,映芸仍感觉晕乎乎的,相反,皇帝倒是满面春风,怡然自得。
等到了江宁府,皇帝即刻忙于应酬地方乡绅,捞银子的进程相当不错,听说短短两三天,就募集到了上万两白银。
这日黄昏,皇帝早早地回了府,笑呵呵地说:“皇后,赈灾的银两凑齐了。”
“这么快?”映芸惊讶于他的神速,却也没问他用了什么法子,打趣道:“这下皇上可以安心了吧,不用每天都绷着一张脸,为钱发愁了。”
皇帝用手点了点她的鼻尖,笑道:“这还要多亏了皇后的点子,朕的拍卖会才能如此顺利。”
映芸怔了怔,才惊讶地问道:“皇上,您真把您的恭桶卖了吗?”
皇帝听闻,捧腹大笑,引得一旁的太监宫女都忍俊不禁。
------------
第362章 海宁的灾情
解决了赈灾银子的问题,皇帝不在江宁府逗留,带着映芸直奔海宁县。虽然,他们此前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在踏入县城的那一刻,依然被满目疮痍所震撼。
皇帝特意下了马车,徒步走在城内的街道上,处处可见倒塌的民房。木头被潮水浸泡过,透着腐烂的气息,随时可能发生第二次坍塌。
这还是当地的官员清理了街道后的景象,可想而知,前几个月的海宁县还要一片狼藉。
皇帝将映芸安顿在了隅园,便一刻不停地赶往江堤,察看修复工程。
幸好隅园所在的位置地势高,房屋并没有明显的损毁,不然就白费了映芸的银子修园了。
阿奈收拾完行囊,感叹道:“娘娘,刚才一路过来,奴才见那些灾民挺可怜的。奴才这几年存了点银子,想捐给他们。”
说着,阿奈取了一包用绢帕裹着的碎银子,交给了映芸。
玉珀等人亦效仿,将私底都掏了出来。
映芸推脱道:“你们的俸禄微薄,跟着我,平时也得不了什么赏赐,这些你们就自己收着吧。我听说城外设了粥棚,咱们明儿去看一看,能帮就帮一点,也算你们都尽了一份心意。”
阿奈等人却执意要映芸收下,道:“奴才们吃住都在宫里,用银子的地方不多,娘娘您就先收着吧,等灾情过去了,再赏奴才们就是了。”
映芸笑了笑,说:“好吧,等回宫了,我给你们重重的厚赏。”
阿奈等人笑道:“谢皇后娘娘。”搜搜
次日,映芸便领着他们一起去城外看了看,粥棚摆在了郊外,一天早晚两顿,灾民排着队,蜿蜒绵长,一眼看不到尽头。
映芸刚走到粥棚旁,那些施粥的兵卒便纷纷跪地请安,临近粥棚的几个灾民亦口口声声地喊着:“谢皇后娘娘。”
映芸取了锅勺,亲自给他们施了粥,瞧着一锅锅热腾腾的白米粥,甚为浓稠,倒是没有掺杂太多的水分。
不过,眼见不一定为实,映芸深知官场的套路,今儿怕是知道她要来,都做足了门面工夫。或许,等她转身一走,他们又会不会换一副面孔呢?
如斯想着,映芸悄悄吩咐五顺乔装成难民,暗地里去打听一下情况。
走了一个过程,到了黄昏时分,映芸才回了隅园。
直到天都黑透了,五顺才步履急促地回来了。
映芸问道:“可打听到什么吗?”
五顺回道:“奴才混在难民堆里,听了一些情况。据说,粥棚一天两次,尚能裹腹,但城中房屋被毁,他们大多宿在野外,每天都有冻死的人。”
映芸叹道:“房屋重建,尚需时日,城中也没有这么多地方收容难民,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
五顺眼角微挑,迟疑地说道:“娘娘,奴才还听说了一件事,有难民抱怨说,海宁县令明着修筑江堤,暗地里却将好工好料都用在了自家门前,还有人说他是个贪官,贪墨修堤的银子。”
------------
第363章 臣妾帮皇上搓澡
五顺口中的海宁县令,映芸有些印象,名叫王海德,犹然记得第一次南巡时,他随当地知府、巡抚、总督等人接驾,皇帝特召他到跟前,问了江堤修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