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夏去烧水,回过头来,见程潜之在小阳台往西边望。
她刚观察小阳台的环境只扫了一眼,也是因为大海本海太震撼,所以并未仔细看除了海之外的细节。
这时顺程潜之的目光向西边看去,就见那方向的海岸线上有一大片的烂尾楼。
灰色的钢筋水泥,楼梯,框架,天花板,大片留白的废墟,还有蓬勃的、被风吹得七倒八歪的野草——它们在乌云压顶和发疯似涌动的海浪映衬下,有种强烈的末世感。
戚夏冲口便说:“哇,好有艺术感,怎么没人去开发开发?”
在她看来,这种另类的颓废美学很有风格,国外许多摄影师都喜欢在烂尾楼取景;港片里也常见到。
但她马上就发现自己说错话了,因为程潜之的脸色立即沉下来。
“是么?”他苦笑道,“房子难道不应该成为人住的地方才是正途吗?”
戚夏问:“这楼看上去荒很久了,要重新建起来应该不容易。”
一般来说,房产开发会烂尾多因初始开发商资金链断裂;
想接盘一来不划算、二来不太吉利,所以很少有房产商愿意出手。
戚夏是很敏感的人,感觉到气氛不对,讲话就小心多了,生怕触及到程潜之的逆鳞。
程潜之的目光一刻都没离开那片烂尾楼,半晌他说:“那个楼盘是我父亲留下的,如果不是资金链断裂,它现在应该是东南沿海最好的海滨宜居小镇。”
虽然已经猜到,可是程潜之强行压制情绪讲出来的平淡话语还是令戚夏很难受。
“对不起。”她说。
恰在此时,海那边的天空突然“嗤啦啦”地亮起闪电,似要将乌沉沉的天空四分五裂。
雷鸣电闪盖掉戚夏的那声“对不起”;程潜之转过头,他的眼睛红红的,就像是只在搏斗中受伤、警觉地瞪视着攻击者的野兽。
才停了没多久的雨再次从空中倾盆而下,刹时间天地的界线都模糊起来,也模糊了程潜之与戚夏之间的世界。
戚夏被两人间几乎凝滞的气氛搞怕了,她坐下来泡茶。
程潜之默默地站在那,看她手忙脚乱地忙了一会儿,才缓缓地坐下来。
戚夏斟杯茶递给程潜之,他接过来,却没喝,轻轻地转动杯子,自然而然地开始述说。
从小在海边长大,台风起时,水淹房、风揭顶,程父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为乡亲们盖好房子。
至少不要明明住在陆地也像在海上的渔船,风雨飘摇、随浪起伏。
成立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数年后,程父累积了一定资本。
第110章 把理想变成现实
短短数年的积蓄足够让一家人过上优渥甚至于接近顶层的生活,可是对于程父的理想来说,却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程父无论赚多少钱,都没有放在自己身上。
除了保证一家人最基本的小康生活外,他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以待他日理想能实现。
但远远不够。
程潜之告诉戚夏:“父亲当然不会同我讲他的困局,只是越来越忙。我又在叛逆期,他没怎么管我,我也不想理他。”
“只是偶尔,他会拉我到身边,给我讲,我爷爷就是在讨海时翻船没的,我奶奶常年住在潮湿的屋子,风湿很严重,最后的几年,几乎到足不能行的地步。”
程父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住校苦读,为着靠读书改变命运、活出个人样,一个月都未必回一次家。
初二那年,一场超级台风袭击了惠港,程奶奶被突然涌入的潮水冲走,次日,她的躯体被发现在海岸上,手里还死死拽着补到一半的程父的校服。
程父从在学校接到消息一直到回家跪在程奶奶面前,一滴泪都没流。
他只是紧紧地捏住那件校服,一动不动,因为捏得太紧太久,他的手掌都变成青紫色的。
在村支书的帮助下,他安葬了程奶奶,从此成为孤儿。
但他同时又不是孤儿。
因为从那年开始,他的生活费、学费都由村里提供,他真正成了一个吃“百家饭”的人,所有的村民都是他的亲人。
那时他就发愿,一定要让亲人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
几年后程父考上大学,村里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庆祝村里终于出了个大学生。
他在全村人面前跪下,发誓一定好好读书,好好赚钱,把欠乡亲们的全都加倍还上。
程潜之其实始终都不能理解父亲的“报恩”之心,不是不该报恩,而是在他看来,父亲已经做了很多。
他记得更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没后来那么好,村里有什么事,父亲一定是第一个出头,出钱出力,几乎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