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可不知道,你得问我爹。”江小满笑着把他爹给叫了进来。
江有粮还真的招待过王宪他们这批扶贫干部,并且顺手帮他们纠正了一点——
其实当年来郎山扶贫的不止有王宪,还有好几个扶贫干部,基本上都是从各大农业院校出来的,当年各大高校都有对口支援扶贫攻坚项目,分到他们郎山的就有好几个。
这些农学专家的到来,也确实给郎山带来了很多改变。
不止是为郎山带来了高产的红皮洋芋,还有品质更好、能进入超市卖场的红薯品种,口感更糯更甜的苞谷,甚至就连他们现在种的魔芋,都是扶贫干部们引进的高产品种……
这帮扶贫干部也没有什么专家教授的架子,到他们郎山来扶贫,有时候就干脆住在农民家里,卷起裤管,赤着脚,和当地农民一起下地干活。
吃的也不讲究,农户吃什么,他们也跟着吃什么。
有时候看到农民家里吃不起肉,上山的时候,还自己掏钱在集市上买点新鲜猪肉,或者两条鱼什么的带过去一起加餐。
姜元没有说话,旁边的经纪人和摄影师已经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这才是真正被老百姓尊重爱戴的扶贫干部吧?他们不求回报,不怕吃苦,用生命为祖国的脱贫攻坚战一次次的冲锋在最前线,有的甚至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你们哭啥?”江有粮诧异地看着眼圈通红好像一窝大兔子的众人,大大咧咧道——
“别看咱们郎山穷,人家王老师都说啦,他这辈子最开心的就是在咱们郎山这几年。”
“听说你们城里人压力都大得很,王老师说他就爱呆在咱们郎山,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农家菜,就跟他老家差不多。”
“我听王老师说,自从来了咱们郎山,他多少年的失眠症和脱发症都好了嘞!”
众人感动的泪水憋了回去。
姜元若有所思地拉住了江有粮:“有粮叔,您能多跟我说说当年王老师他们在郎山扶贫的事儿吗?”
“不用特别感人的,您就捡自己记得住的说就行,想到什么说什么。”
搞文艺创作的,有时候靠的就是那种“灵光一闪”的灵感。
就在方才,姜元突然察觉到了被他们所忽视的,也被编剧和记者们忽略的一点——
所有的媒体和作家们,似乎都在把王宪这样的扶贫干部塑造成一个“伟光正”的形象。
但是,这样毫无瑕疵的形象塑造,如果是展现在大荧幕上,很有可能对影片造成一个极为可怕的后果:观众会因为角色形象过于完美无瑕,觉得这部电影太假了……
这样是不对的。
他们是光辉伟岸的扶贫干部。
也是千万个普通人家的儿子、丈夫、妻子、父亲……
文艺创作最忌讳的就是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甚至过于完美。
想到这里,姜元彻底坐不住了。
他一面拉着江有粮挖掘新素材,一面紧急把这件事情向导演做出反馈。
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别的单元他管不着,但是,他担纲男一号的这个单元,希望能邀请编剧立刻来郎山跟他一起采风,创作出一版更接地气的剧本!
第184章
导演一听到姜影帝想改剧本, 还不是微调,听他的意思是要整个推翻重来,差点脑溢血发作, 给他表演一个当场去世。
等到听姜元说了他在郎山的所见所闻, 以及当年的知情人江有粮的那番话之后, 电话那边的导演沉默片刻,咬牙拍板道——
“你再给我们多定两间客房,我亲自带编剧过去!”
没有一个导演愿意让观众指着脊梁骨,骂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假大空。
尤其是梁导本人还是一个对艺术比较有追求的知名大导演。
今天这件事, 如果姜元只是单纯想丰富一下他本人那个角色的形象,那他有一百个理由能把姜元给撅回去。
你一个演员还想抢编剧的饭碗?要不要把导演也让给你来做?
可姜元却偏偏指出了这个单元剧本最致命的缺陷:它太完美了, 就像一本无可指摘的政治书,这种剧本, 过审的时候确实很轻松,甚至还会被上面夸两句。
可梁导心里清楚,真要按照原定的剧本拍出来, 他们就等着被观众骂死,被同行群嘲吧!
他还有得选吗?
火速打包了倒霉的编剧,连夜跑到郎山和姜元汇合去了。
到了才发现,江小满家已经住不下了。
“这样吧,我家山上的房子旁边有个民宿,也是刚开业的,就是价格有点贵, 不知道你们剧组经费够不够……”江小满趁机给小唐姐拉客户。
笑死!堂堂贺岁片巨制,著名导演外加三金影帝的黄金组合, 会差你这么点住宿费?